科技资讯
  • 《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印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   在加强创业能力培训方面,《意见》提出,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创新“技能+创业”“劳务品牌+创业”等培训模式,提升创业者能力素质。   在提升创业孵化载体服务质量方面,《意见》提出,建立重点创业孵化载体名录,完善孵化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清退;支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共建共享,推广“飞地孵化”、设立分园等模式,提升欠发达地区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水平。   在优化创业孵化服务环境方面,《意见》提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推动创业投资基金等创业服务资源入驻创业孵化载体,构建全要素孵化服务平台,加速培育优质中小微企业等创业主体;支持建设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   对于重点孵化项目,《意见》提出,推行重点项目跟踪扶持孵化模式,建立重点孵化项目库,定期征集成长性好、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创业项目,在一定周期内给予“跟踪陪跑”帮扶。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全链条支持保障,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包括:实施财税支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和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帮助创业者降低启动成本、减轻经营负担;加大创业融资支持,鼓励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扩大贴息支持范围,提高额度上限等。 (记者吴叶凡) 来源:科技日报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       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聚焦物流行业发展突出问题,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业务系统数据,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机制,建立健全物流数据分类及交换应用标准规范,形成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清单,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据悉,本次试点以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为原则,选取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16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唐山、宁波、金华、合肥、临沂、郑州、洛阳、武汉、宜昌、广州、海口、重庆、成都、乌鲁木齐、霍尔果斯。   通知提出,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推进单证可信流转、货物全程追溯和物流数据标准化,围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打通海关、港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代、车队等多域数据,探索多式联运数据市场化开放互联和运营模式。   通知提出,推动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交换和融通应用,打通制造业、商贸业等货主企业与政府部门、物流企业、铁路企业等业务系统数据,突破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瓶颈,实现物流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和物流全程追踪。   在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探索跨境数据融合应用的实施路径,围绕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通枢纽节点(港口/陆港/口岸)、海关、海事、货代、全球航运业务网络等业务系统数据,推动国际物流全程追踪和降本增效。   通知提出,推动国家物流枢纽间数据互联共享。试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间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使用,推进服务产品信息、方位信息、场站能力信息等多维数据联通,促进跨境物流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全程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作者:苏德悦) 来源:人民邮电报
  • 多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1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记者23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制定《实施意见》,旨在凝聚生态环境领域相关部门合力,联合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并为地方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引。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做到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生态环境领域必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科技支撑,同时也离不开各相关领域、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   《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环境”。上述负责人说,《实施意见》结合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规律,专章设置“打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出建设统筹协调的生态环境科技政策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的任务,明确了培育生态环境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和区域示范类项目、完善转化应用市场机制等具体措施,提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国际科技合作,体现了鲜明的领域科技特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方法取得重大突破,环境监测和模拟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等。   为实现2035年目标,上述负责人说,《实施意见》提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五大行动: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提升行动;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优化行动;高水平科技人才引领提升行动。   “《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强化资金支持、加强开放合作3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上述负责人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相关任务落实,统筹和加强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的政策支持。 (记者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
  • “祥云”AS700D电动型载人飞艇科研首飞成功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AS700D是一款全电动力飞艇,在AS700载人飞艇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电动化升级,采用先进的锂电池电驱动系统、螺旋桨系统、推力矢量系统及冷却系统,取代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料系统。   飞行员林宏在飞艇着陆后介绍:“电动型飞艇的飞行感觉更轻盈、更丝滑,就像我们开新能源汽车一样,而且噪音更低,驾驶感和乘坐感更舒适。”   “AS700D飞艇的全部能源来源于锂电池,这一改变让它飞行时几乎达到零排放,飞行噪声也会更低。”飞艇总设计师周雷说,“它更适合在噪声和排放要求更严格、起降场地受限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等特别区域,演唱会、马拉松等大型赛事,进行空中航拍、安保监控、交通指挥、通信中继等。”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型飞艇飞行中动力电池的质量与此前的飞艇相比近似不变,因此飞艇的静平衡状态参数变化很小,飞艇起飞和着陆更容易操控。   据悉,AS700D电动型飞艇研制项目于2024年2月启动,2025年1月完成地面模拟起降及艇上全系统集成连续运行试验。飞艇最大设计飞行速度80千米/时,保留了原版飞艇的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最大载客量10人(含1名驾驶员)的设计,采用流线型气囊和“X”型硬式尾翼布局,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适用于低空旅游、空中广告、城市安保、航空勘探、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实习记者于紫月) 来源:科技日报
  • “天关”卫星发现罕见X射线双星系统  “天关”卫星“看到”宇宙神秘闪光,刷新人们对星系演化的认知。《天体物理杂志快报》19日报道,“天关”卫星在邻近的小麦哲伦星系,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该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具有独特能力。   据介绍,该双星系统由一颗Be型大恒星和一颗白矮星组成。其中,Be型大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2倍,白矮星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相当。这种双星系统在科学界极为罕见,此次观测是科学家首次追踪这种奇特双星系统从X射线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   “这次X射线爆发,只有‘天关’卫星能够捕捉到。因为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是目前唯一能以足够灵敏度探测低能X射线的望远镜。”西班牙空间科学研究所历西奥·马里诺博士说。   最初,科研人员认为,这个双星系统可能是一个常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由一颗中子星吞噬其大质量恒星伴星的物质组成。然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一个不同的真相。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不同波长范围内的X射线变化,以及爆发物质中存在的氮、氧和氖等元素,最终确认了这对天体的真实身份。   “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表示,“天关”卫星的新发现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空间科学领域的影响力,还为全球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X射线数据支持,有力推动了高能时域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发展。 (记者陆成宽) 来源:科技日报
  • 中央网信办部署推进2025年信息化重点工作       2月17日,中央网信办在山东济南召开信息化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回顾2024年信息化发展工作,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讨论“十五五”信息化发展思路,部署推进2025年信息化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全国网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工作持续加强,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现,数字经济工作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作不断深化,信息化发展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布局谋划之年。信息化发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锚定规划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国家信息化发展圆满收官;要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布局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要聚焦产业生态建设,推进信息领域技术创新突破;要聚焦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要聚焦增进人民福祉,深化推动信息惠民便民利民;要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技术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信息化发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王昕) 来源:人民邮电报
  •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公布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作了规定,《办法》对合规审计活动的开展、合规审计机构的选择、合规审计的频次、个人信息处理者和专业机构在合规审计中的义务等作出细化规定,旨在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提升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合法合规水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办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合规审计的两种情形。一是个人信息处理者自行开展合规审计的,应当由个人信息处理者内部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对其处理个人信息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合规审计。处理超过1000万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二是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发现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存在较大风险、可能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或者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可以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委托专业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合规审计。   《办法》以附件形式提供了《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键要点作了梳理,从合规审计的角度进行了细化。个人信息处理者自行开展或者按照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应当参照《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引》。 (郭信) 来源:人民邮电报
  • 全国日均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 2025年网络消费实现“开门红” 2月13日,记者从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5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全国日均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实现2025年网络消费“开门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月5日,“2025年全国网上年货节”圆满收官,本届网上年货节首次采用“3+N”形式,在江西、上海、广西举办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仪式、丝路电商过大年、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3场重点活动,同时将各地、各平台系列配套活动“串珠成链”,形成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政策带动涌现新热点。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利好加速显现。各地结合年节消费需求,推出多样化补贴优惠举措和便利回收渠道。洗碗机、净水器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71.8%、47.4%。”何咏前表示,同时,免签“朋友圈”扩容、假期延长等利好政策拉动跨境游快速增长。“冬日环游记”“新春游中国”等特色活动推动跨境游出入两旺。在线旅游销售额增长35.2%,其中出境游增长72.3%。春节假期,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和欧美长线入境游订单量增长130%、120%。 此外,非遗活动引领节日新风尚。何咏前表示,首个“非遗版”春节带火国潮国货。各地围绕年俗、年味等传统文化元素,举办“国货迎春”等活动,白蛇传工艺品、彩灯等非遗主题商品线上销售额增长较快。非遗演出、民俗游园等旅游产品销售火爆,春节假期,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407.7%、109.8%,其中重点监测平台英歌舞、火壶等民俗表演订单量增长翻倍。 同时,品质带动优化新供给。“健康有机商品成优选。春节假期,甩脂机、踏步机销售额增长98.3%、93.8%,有机调味品、有机奶销售额增长81.5%、44.4%,‘送健康’‘囤健康’成为过年新时尚新潮流。全球好物深受欢迎,广西、山东、上海等地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东盟、中亚等地优质产品对接中国市场。意大利巧克力糖果、马来西亚饼干蛋糕等特色商品成为新年货,销售额分别增长134.3%和73.4%。”何咏前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线上带动提升新体验。到店餐饮消费需求旺盛。在线餐饮销售额增长11.8%,其中到店餐饮增长较快,重点监测平台年夜饭到店订单量增长35.4%。在线文娱增长亮眼。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热,“线上买票线下观影”带动在线文娱销售额增长55.5%。(记者 陈涵旸)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春节期间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额超310亿元 记者10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新年货”,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 1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对2025年“两新”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第一时间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抓紧启动各领域以旧换新工作。商务部等部门及时出台汽车、家电、手机、家装消费品等领域更新换新实施细则。春节假期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 在“两新”加力扩围的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分别约66亿元、105亿元、141亿元;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以旧换新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主要电商平台春节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搜索量超过4000万次,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特别是手机等数码产品消费引领形成“新年货潮”。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新增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是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一大亮点。春节期间,消费者“辞旧机、迎新机”的热情被点燃,手机成为今年春节换新潮中的主力。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销售额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销售额的45%。相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参与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和手机等数码产品中,手机销售额占比近70%。(记者 汪子旭) 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平稳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互联网业务收入基本稳定,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8049亿元,同比下降0.1%。利润总额持续下滑,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8亿元,同比下降6.4%。研发经费投入稳步上升,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995.7亿元,同比增长2.8%。   分领域来看,信息服务领域企业收入小幅增长。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包括新闻资讯、搜索、社交、游戏、音乐视频等)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生活服务领域企业收入增长乏力。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平台企业(包括本地生活、租车约车、旅游出行、金融服务、汽车、房屋住宅等)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   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较快。东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6104亿元,同比下降0.5%,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9.2%。中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728.7亿元,同比下降8.5%。西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168.2亿元,同比增长13.6%。东北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10%。京津冀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京津冀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6352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5.2%。长三角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6409亿元,同比下降6.3%,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5.5%。近半数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增长4.3%)、上海(下降10.8%)、广东(增长3.8%)、浙江(基本持平)和天津(增长1.9%)共完成业务收入14920亿元,同比下降0.6%,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2.7%。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的省(区、市)有13个,其中云南、甘肃增速超80%。 (布轩)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