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让电商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电商发展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统筹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   在重庆武隆区,当地苕粉通过直播带货平台卖到了一线城市;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受益于“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的供销集采集配新模式,老乡们拿快递更方便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消费条件。   发展农村电商,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基本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时也要看到,与广袤的县域市场相比,农村电商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效率、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前不久,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要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电商发展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统筹衔接,补短板、强弱项、塑优势,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加大优质商品下沉力度,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要抓住农民消费升级机遇,协同产业链各方,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投放力度,繁荣农村市场。电商平台和企业可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开展消费数据分析应用,引导生产厂商为农村市场投放更多适销对路商品。借助“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和家具家装下乡,完善售后回收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   畅通农村物流,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水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我国现代物流在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电商平台既要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加快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也要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整合邮政、供销社、快递等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探索“电商+产地仓+寄递物流”等新模式,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   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电商与农村生产生活融合发展。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各地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电商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升级改造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区),增强直播电商服务功能。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对具备条件的农村商业网点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展网订店取、生鲜直送等服务。引导电商平台通过供应链管理、门店升级等方式,改造升级农村小店,拓展涉农信息服务、客货运服务、移动缴费服务等功能。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农村电商大有可为。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一个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将逐步建成,不断助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齐志明) 来源:人民日报
  • 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哪些成绩?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可推广的经验?本版今起推出“从新兴产业看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选取一些代表性产业,展现我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探索、新进展、新气象。   ——编 者   广东深圳,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航线完成演示飞行,深圳至珠海打“飞的”仅需20分钟;四川绵阳,无人机成为麦田春管的“新农机”,大幅提升田管效率;安徽芜湖,已集聚约200家通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今年以来,各地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广受关注。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当前,低空经济开拓了哪些应用领域?如何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的发展潜能?记者进行了采访。   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坐‘飞行的士’游览城市风光,感觉很新鲜。”前不久,安徽合肥市民李女士试乘了亿航智能公司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起降、转弯像电梯般平稳,全程自动运行。飞到40米高处,独特的体验令人难忘。”   低空经济所涵盖的航空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通用航空业态,也包括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其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融入各行各业。   低空+文旅,广受欢迎。   在湖南株洲,山河通航公司举办的航空嘉年华活动人头攒动。“俯冲、跃升、大坡度盘旋,许多人直呼过瘾。”资深教员余章常介绍,近几年飞行体验活动备受欢迎,公司飞行时长年均增长20%左右。   低空+植保,省时省力。   “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一片麦田里,大疆T60农业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这款无人机能自动识别边界,生成最优航线,200亩麦子,20多分钟就能打完药。”种粮户向东感慨,无人机植保省水、省药、省时、省力,比人工打药快多了。   低空+巡检,高效安全。   在广东深圳,一架小型无人机自动飞出屋顶“机巢”,对输电线路进行自主巡检。29公里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的监控大屏上,工作人员舒铭杰轻点鼠标,从塔材到插销,电力设施的细节清晰可见,“以前班组1天才能巡查完的线路,机巢1小时就能完成,且角度更全、精细度更高,还能自动分析缺陷。”   低空+应急,响应快速。   3月中下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发生森林火灾。3月22日18时许,一架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腾空而起,架起通信“桥梁”。不久后,又有翼龙—2H人工增雨(雪)型和海燕—Ⅱ型两架无人机直奔火场,精准实施气象观测、人工增雨等作业。“这是我国首次成体系三机同场协同实施应急抢险救灾作业,为救灾提供了重要支持。”航空工业无人机公司现场总指挥张越说。   “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农林植保、气象探测、医疗救护,还是个人消费、空中游览、快递物流,越来越多新场景、新业态加速落地。数据显示,近3年我国传统通航飞行时长年均增速超12%。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据测算,去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   运营无人机企业达1.9万家   低空经济为何能“展翅高飞”?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长期积累的创新能力、产业基础。   3月下旬,江西景德镇某机场,一场试飞紧张进行。一款全电驱动六旋翼飞行器迅速爬升,在百米空中完成悬停、转弯等测试项目。地面上,研发人员仔细调整飞控参数,改进性能。   “这是我们新研制的旋戈—300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全复合材料机体,有效减轻了重量,独特的旋翼设计更加节能高效,未来可用于短途运输。”航空工业直升机所高级工程师王菲介绍,该所拥有旋翼、航电等50个一级专业,具备完善的研发技术体系,旋戈—300的技术全靠自研。   放眼全国,这样的创新团队还有不少。“近年来,我国无人机、通用航空装备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具备研制多种型号装备的供给能力,eVTOL的研制水平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师助理张兆华说。   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认为,我国无人机技术起步虽较晚,但通过自主创新,在不到20年里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目前,我国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约七成,轻小中型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   创新迭出的背后,是扎实的产业基础。   走进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钴酸锂等原材料经过搅拌、涂布、叠片等工序,化身为无人机专用的高倍率电池。“我们针对不同机型研发了多款高性能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技术负责人赵严帅说。   20多公里外,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相机也颇受欢迎。“这是无人机专用相机,针对性开发了镜头防抖、无人机画面隐身等功能,更适合航拍。”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说。   如今,深圳已汇聚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产值达960亿元。“无论是电池、相机等硬件,还是飞控软件,抑或是试飞等配套服务,在深圳都一应俱全。”大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已成为专业人才集中、产业链条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产业高地。   “不出深圳就能造一架无人机,折射出我国无人机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优势。”覃睿介绍,从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到精益制造、适航保障,我国已构建无人机全链条的配套保障能力,并形成了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等低空经济聚集地。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政策的长期支持密不可分。以湖南省为例,2020年,湖南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此后又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10多项政策。改革试点至今,全省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经营性通航运营企业和通航飞行时长分别增至试点前的1.12倍、1.68倍、3.32倍,低空经济驶上“快车道”。   “民航局已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批复多个领域通航改革试点,覆盖80%以上省份,发布无人驾驶航空领域规范性文件10多项,营造了科学有效的制度环境。”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国注册通航企业690家,是2015年的2.5倍;运营无人机的企业达1.9万家,新业态蓬勃发展。   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在国际上尚无成熟经验可循。着眼未来,各地各部门需在探索中创新,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促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开始灭火作业!”工作人员一声令下,一款新型消防救援设备从消防车顶起飞,对准高楼外墙喷洒灭火剂……这是山河星航公司“高层建筑消防系留无人机系统”演练时的一幕。“我们创新研发的系留无人机系统,载重、抗风、续航能力要求都远超普通无人机。为此,研发团队攻关3年,突破了复合材料、空地协同控制等技术难关。”公司总经理邓宇说。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先进的飞行器。当前,我国在垂直起降航空器基础研究和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上还存在短板,新的应用场景也倒逼低空装备探索更多新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低空经济领域高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截至去年底,我国通用机场达449个。但通用机场数量仍然不足,低空航管系统等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健全。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同时加快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低空用户通过“一个网络”实现计划提交、受理、审批、运行等服务。   为适应新型航空器快速增长的需要,覃睿建议,加快建立无人机起降点等标准规范和设施建设,健全包括飞行服务站、通信协议等在内的低空运行支持系统。   ——优环境,盘活低空空域资源。   低空经济量大面广,突破了传统航空业的管理和技术边界。“我们将在航空器适航审定、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市场准入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谋划。”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循序渐进、积极审慎、稳中求进”的原则,把握低空经济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提升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记者 邱超奕 程远州) 来源:人民日报
  • 应对AI时代版权治理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版权纠纷。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举办的“AI时代下的版权治理与艺术发展”主题论坛,聚焦解决人工智能相关版权问题,引发业界热议。   在AI时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小说、诗歌……一切都可以被模仿,一切都可以被生成。甚至输入一个剧本,通过AIGC可以直接生成一部电视剧。这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相应的版权纠纷案例也在增多。从4年前深圳尘埃落定的“AI写作领域第一案”,到近期广州互联网法院生效的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侵犯他人版权的判决,人工智能著作权的法律纠纷渐趋普遍,迫切需要探索版权治理的有效途径。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艺术领域。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AIGC技术复制、篡改或盗用市场上价值相应较高的作品,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同时由于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判定一个AIGC生成的艺术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往往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更专业的法律判断,这使得版权保护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困难。   那么,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应该如何保护?   从技术层面来看,可以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当发生AIGC侵权纠纷时,可以通过识别作品中的数字水印信息追溯内容来源。识别作品及版权人,鉴定作品的真伪,实现版权的确权。   从法律层面来看,司法机关需要立足时代发展特征,通过大数据赋能提升监督能力。同时,要解决好数字产品的侵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可构建多方合作、多层次、全方位的侵权检测与打击机制。比如政府需要治理网络环境,取缔和关闭从事侵权活动的非法网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盗版行为。此外,原作者也要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及时清除电脑等物品的病毒,并留下作品的原始证明,以便在必要时提供合理的依据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另外,针对艺术的AIGC版权保护问题,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边界也在逐渐模糊。这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AI时代,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识别和监管侵权行为,艺术家、艺术机构和相关企业也需要适应产业生态链的变革,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必须适应新的现实和挑战,形成符合产业和各方行为预期的知识产权治理理念和规范。(李佳霖) 来源:经济日报
  • 助力“百千万工程” 拼多多受邀走进柏桥讲堂       5月9日,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举办“柏桥讲堂”十万电商大培训(荔枝专场培训班),吸引了300名来自当地的县城村镇干部和电商从业人员参加。这是茂名商务局首次联合拼多多举办的“荔枝专场”电商培训。   设在柏桥村的这个讲堂是近年来茂名市结合柏桥村乡村振兴实践作出的创新举措。十万电商大培训是柏桥讲堂提升行动的一环,荔枝专场是系列培训的首场。拼多多相关人员受邀参加,并开展了一场新农人电商培训。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去年,茂名原产地直发的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荔枝、番薯、辣椒、李子占了大头。而从购买区域来看,上海、北京、杭州是广东荔枝消费的前三甲城市,深圳和苏州紧随其后,进入前五。   在荔枝季开启的关键节点进行一场关键培训,茂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桥讲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毅认为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加强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迅速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进一步推动茂名荔枝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荔枝顺销、农民增收。”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拼多多希望充分发挥农产品上行平台的优势,利用农产品零佣金、百亿补贴等扶持资源以及6.18等大促活动节点,加强对优质农货及产地品牌的扶持,助力‘粤货’加速融入全国大市场。”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茂名是平台荔枝的重要货源地之一,也是广东的优势农产带之一。“以茂名荔枝为样板,我们希望推动当地荔枝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探索一条以加速农货上行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新路径。”   严控荔枝品质   柏桥村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去年的“荔枝季”,柏桥村荔枝产量接近1万吨,销售额接近1.2亿元,带动户均增收20%,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前年翻了一番。   而在茂名,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产业,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一颗小果子带动了全市农业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委会岭腰村内有80亩的老荔枝树园,超过500岁的荔枝树有39棵,超过1300岁的荔枝树有9棵。在当地,比较有名的荔枝品种有妃子笑、白糖罂、桂味和黑叶。其中桂味是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品种,籽小肉多,相比其他品种也更香甜。   5月,果商赖启春即将从海南“迁往”广东茂名。作为一个“追荔枝的人”,他要跟随荔枝的成熟季节去往各地找果,4月底到5月中旬他在海南,5月底到6月中旬在广东,然后再去广西和福建。   2018年,赖启春放弃做了几年的服装生意,在拼多多开店卖水果,他敏锐地将重心都放在线上,放弃了线下业务。2020年,赖启春在平台上的店铺开始“起量”,2021年他又再度嗅到商机,进入了荔枝这一生鲜品类领域。为了更接近原产地,他来到了广东茂名。短短2年时间,2023年公司经营的店铺已成为拼多多主站妃子笑Top1店铺,销售额同比增长130%,其中,有一半产品是来自广东产区的荔枝。截至目前,其在平台上经营的店铺数已达到60多家。去年荔枝成熟季,有一半店铺都在发货。   目前,拼多多的单量占了赖启春全网平台店铺单量的50%,去年5月底至6月中旬,茂名荔枝成熟季,赖启春在拼多多的发货量日均2.5万单,12万斤左右。今年的荔枝季,赖启春预计整体销量能达到600万斤。“我们每卖出一斤荔枝,农户可以赚两元。”   在拼多多,赖启春有两家店铺经常参加百亿补贴活动,“为店铺积累了人气和更多的回头客,让大家记住了我们的品质”。赖启春非常注重品控。从外观上,荔枝的着色率要50%以上他才会考虑,果子大小最好在16g以上。甜度上,赖启春要控制在18度左右的果子,“荔枝上有发黑或虫洞一律不要”。   这和这次电商培训大会的理念不谋而合。黄毅不忘强调诚信和质量是当地电商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为茂名农产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全国三八红旗手、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在做分享时,同样提到了品质保障对于电商从业者的重要性。她刚从田间地头忙完手头农活。在会场上,她说荔枝作为时令性很强的水果,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全无,物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助力“百千万工程”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茂名是广东最大的荔枝产区,其荔枝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末时期。黄毅在培训活动上表示,电商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的信息与资源,加强特色农产品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连接,从而快速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拓展销路,也是推进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受气候影响,荔枝价格相较往年有所提升,同时,消费者近年来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其花钱去做售后兜底,不如把这个钱花到优质产品的采购、分拣和包装上,消费者对店铺的评价提高了,算法也将自动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拼多多生鲜类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地人吴祖浩今年32岁,去年10月开始,他的农业企业“小蜂嗡嗡”在拼多多开了两家店铺,刚开始卖圣女果和香蕉等热带水果。相较其他产地的圣女果,他说茂名的更甜,很受大城市女性欢迎。“拼多多平台具有出货快的特点,操作起来简易,我们趁着培训机会赶来取经。”   目前,吴祖浩已经开始了预售荔枝,“之前积累的物流和售后经验都可以用”。今年他想把家乡的荔枝发往全国。“这次参加培训主要是学习平台的玩法和经验,我想尝试多多买菜,对果子的选择标准也会提高。”吴祖浩说。   荔枝从“田头”走向消费者的过程中,最初一公里损耗率达到15%至25%。为了确保荔枝送达消费者手上是新鲜的,赖启春对物流提出严格标准。从果子摘下来到工厂完成打包出货要在5个小时之内完成。为此,他选择顺丰冷链发货运输。   2024年,广东持续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县域强,则省域强,“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在于县。公开数据显示,广东57个县(市),80%都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功能区。因此,做好“土特产”文章至关重要。   拼多多从农业起家,此前曾多次深入广东各个荔枝产区,通过助农直播、流量扶持等方式,助力当地的拳头产品出村进城。除了岭南荔枝,从开平鸭蛋、遂溪红薯到惠来鲍鱼、梅州蜜柚、潮州茶叶,在这些农特产崛起的背后,也都能看到拼多多的身影。   2024年是拼多多深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拼多多生鲜类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拼多多将持续通过资源倾斜、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加速粤货出村进城,推动广东农特产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来源:新华网
  • 数字孪生模型可增强系统自控能力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他们借此成功地预测了电子电路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控制。   许多日常设备,如恒温器和巡航控制系统,都使用线性控制器。由于这些设备算法简单,所以很难控制复杂行为(例如混沌)系统。因此,自动驾驶汽车等先进设备通常依赖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   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学研究生罗伯特·肯特表示,大多数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问题是,它们使用了大量的能源或电力,而且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评估。为它们开发传统控制器也很困难,因为混沌系统对微小变化极其敏感。   肯特表示,在几毫秒就可以决定生死的情况下,比如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决定刹车以防止事故发生时,实现快速控制等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现在,新开发的高效数字孪生模型可能会对未来研究自主控制系统产生全面影响。   数字孪生模型系统足够紧凑,可以安装在一个廉价的计算机芯片上。该芯片能在没有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运行,并可以降低控制器功耗。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研究人员让新模型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并将其结果与以前的控制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记者 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 促进产业向“新”而“兴”       着眼未来,千方百计让优势产业更优、优质产业更新、特色产业更精    伴随着火光烟雾,火箭腾空而起,现场响起欢呼声。今年1月,记者在山东省海阳市大海边见证了一次火箭发射。   充满科技含量的火箭发射,竟然在一艘船的甲板上就能完成。海阳为什么“能”?   看“天时”,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海阳抓住了宝贵机遇。   看“地利”,这里位置独特、安全,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   发展新兴产业,“人和”也至关重要。2019年,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作为出海母港,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从一次海上发射到一个新兴产业的跃升,与海阳持续提升产业配套服务的努力密不可分。2023年6月,一家公司拟在海阳安装发射保障设备,由于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到位,无法现场提交材料。当地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启动“不见面审批”办理模式,线上指导企业填写申报材料,以“容缺受理”方式提前给予项目赋码,助力项目顺利立项。从项目审批、产业引进、基地建设,到打造航天科普馆、特色小镇,海阳的发展实践证明,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各环节、全过程,方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集聚,为新兴产业发展夯基垒台。   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高质量是“关键词”。今年一季度,山东省集中优质要素支持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着眼未来,千方百计让优势产业更优、优质产业更新、特色产业更精,就能为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规划有看头,实干有劲头,产业就有奔头。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引进新兴产业只是开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路还很长。一家生产锂电池的企业,经过比选后将项目落户于山东省枣庄高新区。企业负责人直言:这里对锂电产业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也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干精神。从工厂选址到厂房设计,从设施建设到设备调试,当地成立服务专班,实时跟进生产进度。企业也铆足干劲、稳扎稳打,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有顶层设计,企业经营有规划指引,形成清晰的发展路线图,让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动力更足。   培育新兴产业,人才至关重要。为激发人才优势,山东省枣庄市出台《关于强化人才支撑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明确锂电产业人才引进、奖励、服务等各项举措。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带头人张敬捧对此感触颇深。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9款磷酸铁锂电池,科研团队获得奖励资金累计达390万元。挖掘人才资源,还应注重招才引智,推动校企合作。今年以来,枣庄已累计为锂电企业引进各类人才870余人。提供良好平台,切实保障待遇,助力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人才汇聚的“雁阵”支撑产业发展的“矩阵”。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记者 王 者) 来源:人民日报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九月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对外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定》旨在通过健全和明确网络竞争行为“红绿灯”规则,为各类经营主体明晰指引、划清底线,保障市场竞争机制在法治轨道上高效有序运行,引导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引领我国竞争力不断提升。《规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坚持鼓励创新。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着力促进互联网行业发挥最大创新潜能。   着力规范竞争。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明确了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等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形式,列举了反向刷单、非法数据获取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设置兜底条款,为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行为提供监管依据。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回应社会关切,对当前我国线上消费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刷单炒信、好评返现、影响用户选择等焦点问题进行规制,为解决线上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萌发的新问题提供政策支撑。   强化平台责任。平台企业掌握海量数据,连接大量主体,既是网络不正当竞争监管的重点对象,也是协同监管的关键节点。《规定》突出强调了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平台企业对平台内竞争行为加强规范管理,同时对滥用数据算法获取竞争优势等问题进行规制。   优化执法办案。针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辐射面广、跨平台、跨地域等特点,对监督检查程序作出特别规定,根据重大案件的连接点确定管辖权。创设专家观察员制度,为解决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难点问题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明确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组合拳”作用,有效衔接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同时,明确了没收违法所得的法律责任,强化监管效果。(记者林丽鹂) 来源:人民日报
  • 国产科学计算软件产业:悄然崛起 未来可期       如今,航空航天、生物信息、金融科技、天气预测等领域都离不开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   记者了解到,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李若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了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以下简称北太天元)。其底层数学函数替换率达77%,功能函数替换率达55%,打破了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北太天元已在教育、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领域应用。   近年来,悄然崛起的国产科学计算软件不只有北太天元。我国一些企业在这一赛道多有布局,并取得相应成果。   在多个领域用途广泛   科学计算软件可再现、预测和发现客观世界运动规律和演化特性,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研究计算方法、开发应用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具体来说,科学计算软件分为专业型科学计算软件和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两大类。   “科学计算软件能模拟真实条件下无法或难以进行的实验。”李若说,“例如想要研究海啸、地震、核爆炸的破坏强度,人们不可能进行真实实验,但却可以通过科学计算软件来模拟。”   “同时,它还能降低真实实验成本。”李若举例,传统的造车方式容错率低且成本高。如今,借助科学计算软件,工程师可以构建汽车模型。在没有汽车实物的情况下,相关人员也能直观分析车辆动力性能等关键指标,预判汽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调整。这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有利于提升产品性能。   不仅如此,科学计算软件在高校教学中也颇受欢迎。比如,在数学教学领域,科学计算软件已成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相关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高等数学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科学计算软件可以用图像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李若说,“尤其是它能将数据可视化,这对学生理解空间解析几何很有帮助。”   相关资料显示,在控制、机械、电气、电子、通信、热能等专业领域,科学计算软件也已成为核心原理讲解、实验验证及科研实践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它在工科专业教学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验证性实验都基于科学计算软件搭建。   打破外国软件巨头垄断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计算软件市场被国外软件巨头垄断。以业内领军科学计算软件之一——MATLAB为例,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这一软件支持的行业多达15个以上。   时下,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科学计算软件正在改变这一状况。   以北太天元为例,2020年10月以来,李若带领团队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开启北太天元“0—1”内核原创研究后,在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北太天元技术孵化。2021年,团队入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北太天元“1—10”产品孵化。2022年6月,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依托北太天元孵化了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发展。   据北太天元相关研发人员介绍,产品从零开始自主开发,目前拥有常用功能函数1500多个、核心数学函数400个以上,已基本满足高校教学和研究需求。同时,它具有科学计算、并行计算、函数绘图、算法开发、数据处理等功能,应用范围涵盖大部分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目前该产品已突破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内核的根技术,在完成软件专利的基础上适配了国内软硬件环境。据团队相关人员介绍,北太天元完全兼容国外同类产品并支持中文变量编程。基于此,用户可以保留以往的工作习惯和语法习惯,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软件使用的过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主创新工作中。   记者梳理发现,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MWORKS,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GCAir系统仿真测试验证一体化平台和GCKontrol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也已经被应用于教育、科研等领域。   尽管国产科学计算软件技术不断发展,相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这一行业也面临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   李若认为,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在计算效率等技术层面仍有待提升。比如,在执行一些命令时,国产科学计算软件的运算速度与国外竞品相比仍有差距。   在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廖汉卿看来,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学计算软件解决的是底层逻辑计算难题,其平台性、工具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底层的、基础性的软件,开发周期长、难度大、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他补充,即便产品进入市场,也不意味着研发工作结束。研发人员还需要重视用户反馈,不断对软件进行完善。   协同发力解决痛点问题   当前,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已经拥有一定的算法实现能力,并突破了内核的根技术。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以及数据安全等多重诉求驱动下,智能汽车、金融科技、高校教育与科研等领域正展现出对国产自研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的迫切需求。在业内专家看来,下一步,应从人才支撑、政策支持、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助推产业发展。   首先,需要培养一批既有软件研发能力,又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科学计算软件包含大量不同的数据模型,其工具箱更是涵盖数学、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诸多学科内容。因此,其开发离不开既懂编程、又精通某一专业的交叉学科人才。   其次,政策支持也不可或缺。“科学计算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要想激发企业创造更多应用场景,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包括推进重大工程中的关键软件应用、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廖汉卿认为,产品在新应用场景中会被不断打磨,实现迭代。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在科学计算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还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创新活力。   最后,国产科学计算软件产业发展离不开生态建设。“这里的生态包含科学计算软件的底层函数、数学库、运行环境、行业应用等。”李若建议,高校、企业、软件开发者等各方要通力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软件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创新技术,推动我国科学计算软件走得更远。   链接   工业软件市场发展动能强劲   工业软件被誉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近年来,随着使用需求的提升,国产科学计算软件的进步,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2.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3073亿元。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73.6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57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   得益于技术、行业、政策等因素多轮驱动,众多国产工业软件企业涌现。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入局并研发出相关产品,为国产工业软件市场增添发展动能。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雷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是国产工业软件的“黄金十年”,更是工业软件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未来十年,中国一定会出现能与国际一流工业软件企业同台竞技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也一定会形成共同服务制造业的工业软件生态。(记者 薛 岩)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产业集群向“新”而行——陕西新质生产力动能强劲       陕西省财政厅近日发布消息,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财金协同支持政策,全面优化创新资源,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其中,重点围绕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将支持百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让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生动实践。   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   “没想到年逾古稀还能创业成功。”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赵玉清万分感慨。他和团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碳基超硬薄膜,可以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电子工业、光学器件、医疗、新能源等领域。   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获得3500万元的股权融资,目前企业估值数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在国内建立20家以上镀膜服务中心。”赵玉清说。   这只是西安交通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3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000余场,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300余项。“我们通过搭建‘概念验证+种子+天使’全链条转孵化体系,在陕就地转化成立205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6亿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战略总监侯莹介绍说。   据了解,陕西将出台重点高校在陕孵化转化成果“一校一策”财政综合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公开数据显示,陕西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年均增长33.5%。   陕西将继续严格落实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要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特别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创新性优化项目、平台、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陕西创新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要求,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全省145家单位8万余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2万余项成果走向市场转化。”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资源禀赋布局未来产业   “凌晨三四点的机场,无人车依然活跃在物流一线,解决了人工车队倒班难题、司机短缺与生产不停的矛盾。”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平原向与会嘉宾展示企业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量产乘用车无人驾驶、无人物流、智慧城市服务等自动驾驶细分市场的应用前景。   4月15日,一场以“聚光陕西”为主题的光子产业链合作对接会在西安举行,9家陕西省属企业和来自全国的8家光子产业链企业,开展产业对接活动,促进光子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光子技术是未来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关键。陕西省依托自身光学科研基础,推动光子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此,陕西立足资源禀赋,支持开辟光子、新材料、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3年来,陕西省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难题,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据此,陕西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落实落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有效推动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23年,全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67万家,分别同比增长37%、3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未来,陕西将支持壮大航空航天、现代能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富硒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记者 王禹涵) 来源:科技日报
  • 太阳的“暴脾气”如何“点燃”最美极光       极光非常罕见,但近日,黑龙江漠河和新疆阿勒泰的居民相继欣赏到这一美景。5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在地球磁场和大气的共同作用下,一场极光盛宴降临这两个城市。   极光,是地磁暴引发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其诱因之一——日冕物质抛射,往往伴随着太阳耀斑。   5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金山天文台”)获悉,5月3日至11日中午,太阳共爆发了11个X级耀斑和60余个M级耀斑。太阳的“暴脾气”为什么“愈演愈烈”,“夸父一号”从太空视角将其尽收眼底。   最强等级地磁暴连续爆发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12日发布,11日2时至8时,地磁发生强烈扰动,Kp指数连续6小时达到最强地磁暴等级(Kp=9),为2004年11月以来最强地磁暴。此次地磁暴事件是由8—9日爆发的多个全晕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共同引起的。   就在两天前,该中心也曾发布大地磁暴预警,并提及在高纬度地区,美丽的极光现象也将会再次出现。   “Kp指数是地磁短期波动的指数,波动从小到大标记为0—9级,9是最高级别。”“夸父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告诉记者。   地磁暴为何会引发极光?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多波段观测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滕伟霖向记者介绍,太阳耀斑爆发时,有时会伴生日冕物质抛射。当抛射的等离子体撞到地球磁层后,其携带的南向磁场与地球磁场重联,将能量注入磁层,便引发地磁暴。地磁暴发生时,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和等离子体注入到地球内磁层,内磁层的高能粒子被散射,沿磁力线坠入地球大气,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将它们激发到较高能级。当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跃迁回原来的能级时,就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极光。   2024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高峰年,太阳活动明显增强,X级耀斑、太阳质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强爆发事件频发。   “5月3日—11日,太阳共爆发了11个X级耀斑和60余个M级耀斑,爆发强度和频次历史罕见。这些耀斑几乎都来自太阳北半球和南半球两大太阳黑子活动区AR3663和AR3664。”甘为群介绍,“夸父一号”卫星的白光太阳望远镜对这两大活动区观测发现,它们差不多有几十个地球半径这么大,且内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复杂黑子,这些黑子像放鞭炮一样不断爆发。   滕伟霖补充说,从“夸父一号”卫星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观测这两大黑子活动区的太阳磁场活动来看,“躁动不安”的磁场展现出极其复杂的结构,成为孕育太阳耀斑的温床。   两大黑子活动区相继制造“爆发事件”   太阳黑子的两大活动区虽然都很活跃,但彼此的“性格”又有些许差异。滕伟霖介绍,AR3663活动区更为“内敛”,在它制造的耀斑中,大部分都没有向外抛出日冕物质抛射,而是在活动区内部“消化”磁场的能量,于是产生了级别很高的耀斑。   “这些耀斑往往具有较强的硬X射线流量,这些流量被‘夸父一号’硬X射线成像仪记录在册。正因为这个活动区‘内敛’的性格,它只对地球施加了一波太阳耀斑‘攻击’。”滕伟霖说。   但AR3664活动区显得更为活泼。滕伟霖分析观测影像发现,5月8日,当AR3663活动区爆发当日最后一个X级耀斑后,AR3664活动区紧随其后发出一个X1.0级耀斑。与活动区AR3663的耀斑不同,这个耀斑一出场便伴随着朝向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随后,AR3664活动区开始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X1.1、X2.3、X4.0……随着一个个大耀斑的爆发,一记记由日冕物质和磁场组成的“炮弹”相继向地球袭来。   5月11日凌晨开始,这些天外来客陆续抵达地球,制造了20年来最强的地磁暴,在对航天器与通讯导航造成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为人们献上了一场极光盛宴。5月11日上午9时许,一个X5.8级的耀斑又从该活动区爆发,刷新了该活动区的耀斑强度纪录。   在不同周期的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的活跃程度也不尽相同。甘为群举例,在第21、23周期的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就很剧烈,而第24周期,则相对较弱。从目前的观测来看,第25周期的太阳活动比较强烈。   “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些数据和图像,对太阳剧烈运动的发生机制和能量释放过程、太阳磁场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太阳磁场的演化历程,以及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背后诱因等展开研究。”甘为群说。   (记者 金 凤)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