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银发经济潜能加速释放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态势,各地把握银发经济政策带来的新机遇,依托地域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提升养老产业发展质效,在“银”中育“金”,“银”中掘“金”,银发经济潜能加速释放。   加快产业布局   各地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大力培育发展养老产业。   在天津市河东区,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于去年底正式开园,这是天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银发经济的重要举措。河东区民政局局长鞠世媛介绍,园区不仅囊括康养服务、康复理疗、配餐服务、法律服务等多个业态,还将联合相关康养专业院校与学术机构,构建银发经济产业研究院,开展养老产业大数据应用、项目咨询、云上资源共享等,未来面向社会提供大数据应用场景服务。   近年来,江西提出全面开展银发经济创新行动,布局规划一批银发经济示范园区,支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若干合作示范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和示范园区,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上探索创新;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一批综合型养老基地。   江西省萍乡市依托优质的山水人文、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医药优势,推进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业态深度融合。萍乡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树萍介绍,通过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创新和丰富了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   黑龙江省则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划,引导推动医养康养产业、适老康复辅具产业、老年教育文娱产业、适老健康食品产业、养老保障产业等五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丰富产品供给   各地积极丰富老年人产品用品供给,推动建立和完善老年用品产品目录,广泛开发老年生活用品,更好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   黑龙江省民政厅依托社会康复医院,建设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企业招商中心、商务洽谈中心等4个中心,在全国率先打造“医、养、康、护、旅、培、研、产”多业态的“1+4+N”现代养老服务示范综合体。   黑龙江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元元介绍,通过注册“龙民康”养老行业品牌,构建起高标准的运营管理机制。目前,已推出服务商城、居家养老APP小程序、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康复辅具预约租售服务,吸引38家企业进驻,提供800余种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在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城东养老服务中心,民营企业鹰潭汇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开设的老年人产品超市,提供一系列老年人日常用品、护理用品和康复辅具,有效满足了周边老年人的需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还在社区养老食堂设置养老辅具展示区,让老年人亲身体验适老化产品,切身感受银发经济市场的新变化。   黑龙江大庆市深挖农业资源优势禀赋,将适老化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全市“1357”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开发包括主食杂粮、奶制品、绿色果蔬加工品等上百种适老化产品。大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专职副书记石靖玄介绍,大庆将积极推动适老化食品产业链条提档升级,推动康养旅游发展,持续叫响“百湖生态城,宜居康养地”城市品牌。   优化发展环境   各地持续优化完善规划土地、设施场所、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人才队伍以及扶持奖补等各类政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红烧鱼块、藜蒿炒腊肉、茄子烧豆角……中午时分,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洪都街道洪鹏社区幸福食堂内,10余个菜品一字排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这里用餐比家里还方便,饭菜可口,吃着放心。”85岁的周志雄老人对食堂的菜品和环境赞不绝口。   青云谱区民政局局长谢艳介绍,目前,青云谱区已将幸福食堂纳入为老助餐服务体系,食堂用水、用电、用气均享受民用价格,帮助企业更好降低运营成本。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不断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利用区级闲置公产房屋,引入运营主体定向资助开办助老餐厅;鹤岗市兴安区持续优化日间照料室、社区影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一刻钟助老服务圈”建设,目前已服务辖区老年人4000余人次。   为培育发展适老多元服务业态,天津市通过加大政策、金融等核心要素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农行天津北辰支行副行长李洪永介绍,为发挥金融优势支持天津市银发经济发展,农行天津市分行目前从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等方面入手,加大养老产业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等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养老照护、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等各类养老产业公司的融资需求。   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表示,江西正在开展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老年社会参与扩面“三大行动”,持续深化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积极推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银发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记者 赖永峰 周 琳 吴 浩)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态势,各地把握银发经济政策带来的新机遇,依托地域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提升养老产业发展质效,在“银”中育“金”,“银”中掘“金”,银发经济潜能加速释放。   加快产业布局   各地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大力培育发展养老产业。   在天津市河东区,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于去年底正式开园,这是天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银发经济的重要举措。河东区民政局局长鞠世媛介绍,园区不仅囊括康养服务、康复理疗、配餐服务、法律服务等多个业态,还将联合相关康养专业院校与学术机构,构建银发经济产业研究院,开展养老产业大数据应用、项目咨询、云上资源共享等,未来面向社会提供大数据应用场景服务。   近年来,江西提出全面开展银发经济创新行动,布局规划一批银发经济示范园区,支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若干合作示范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和示范园区,推进在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培育上探索创新;打造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一批综合型养老基地。   江西省萍乡市依托优质的山水人文、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医药优势,推进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业态深度融合。萍乡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树萍介绍,通过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创新和丰富了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   黑龙江省则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划,引导推动医养康养产业、适老康复辅具产业、老年教育文娱产业、适老健康食品产业、养老保障产业等五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丰富产品供给   各地积极丰富老年人产品用品供给,推动建立和完善老年用品产品目录,广泛开发老年生活用品,更好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   黑龙江省民政厅依托社会康复医院,建设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企业招商中心、商务洽谈中心等4个中心,在全国率先打造“医、养、康、护、旅、培、研、产”多业态的“1+4+N”现代养老服务示范综合体。   黑龙江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元元介绍,通过注册“龙民康”养老行业品牌,构建起高标准的运营管理机制。目前,已推出服务商城、居家养老APP小程序、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康复辅具预约租售服务,吸引38家企业进驻,提供800余种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在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城东养老服务中心,民营企业鹰潭汇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开设的老年人产品超市,提供一系列老年人日常用品、护理用品和康复辅具,有效满足了周边老年人的需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还在社区养老食堂设置养老辅具展示区,让老年人亲身体验适老化产品,切身感受银发经济市场的新变化。   黑龙江大庆市深挖农业资源优势禀赋,将适老化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全市“1357”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开发包括主食杂粮、奶制品、绿色果蔬加工品等上百种适老化产品。大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专职副书记石靖玄介绍,大庆将积极推动适老化食品产业链条提档升级,推动康养旅游发展,持续叫响“百湖生态城,宜居康养地”城市品牌。   优化发展环境   各地持续优化完善规划土地、设施场所、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人才队伍以及扶持奖补等各类政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红烧鱼块、藜蒿炒腊肉、茄子烧豆角……中午时分,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洪都街道洪鹏社区幸福食堂内,10余个菜品一字排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这里用餐比家里还方便,饭菜可口,吃着放心。”85岁的周志雄老人对食堂的菜品和环境赞不绝口。   青云谱区民政局局长谢艳介绍,目前,青云谱区已将幸福食堂纳入为老助餐服务体系,食堂用水、用电、用气均享受民用价格,帮助企业更好降低运营成本。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不断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利用区级闲置公产房屋,引入运营主体定向资助开办助老餐厅;鹤岗市兴安区持续优化日间照料室、社区影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一刻钟助老服务圈”建设,目前已服务辖区老年人4000余人次。   为培育发展适老多元服务业态,天津市通过加大政策、金融等核心要素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农行天津北辰支行副行长李洪永介绍,为发挥金融优势支持天津市银发经济发展,农行天津市分行目前从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等方面入手,加大养老产业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等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养老照护、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等各类养老产业公司的融资需求。   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表示,江西正在开展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老年社会参与扩面“三大行动”,持续深化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积极推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银发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记者 赖永峰 周 琳 吴 浩) 来源:经济日报
  • 国产新能源轻型运动飞机交付       5月18日,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轻型运动飞机,在安徽合肥肥东白龙机场正式交付。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联合创始人石红向购机客户交付飞行包,并颁发机主证。   此次交付的飞机为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系零重力所控投的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是中国民航局受理适航审定的第一款电动轻型运动飞机,也是国内唯一取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的双座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   据介绍,该飞机具备低噪声、零排放、维护简便、安全性高和运行成本低等突出优势,技术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白龙机场系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建设运营,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设施完备的A1类通用机场,其将成为零重力新能源航空器试飞基地和新机交付中心。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航空研学、科普教育等主题活动,依托合肥市丰富的产业资源开发低空消费项目,携手构建安徽低空经济生态圈。(记者洪敬谱) 来源:科技日报
  • 我国最大海上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19日,黄海海滨码头,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开工”号令,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   光伏发电与核电作为高安全的清洁能源,接近终端负荷,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利用核电站温排水区域开展“光伏+核电”多能互补,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周边城市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据悉,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全容量并网。在25年运行期内年平均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约23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煤约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对于集约节约、科学生态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与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相互耦合,形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对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建设核电光伏一体化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科学、高效、生态利用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核力量的有力举措。(实习记者薛岩)  19日,黄海海滨码头,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开工”号令,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   光伏发电与核电作为高安全的清洁能源,接近终端负荷,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利用核电站温排水区域开展“光伏+核电”多能互补,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周边城市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据悉,项目预计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全容量并网。在25年运行期内年平均上网电量22.34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约23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煤约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对于集约节约、科学生态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与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相互耦合,形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对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建设核电光伏一体化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科学、高效、生态利用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核力量的有力举措。(实习记者薛岩) 来源:科技日报
  • 5.17世界电信日|高通万卫星:将AI理念贯穿整颗SoC设计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凌纪伟)随着AI向终端下沉,端侧AI让智能变得触手可及。怎样看待端侧AI发展趋势,端侧AI在“人人可享的AI未来”愿景中为何发挥关键作用?新华网就此专访高通公司AI产品技术中国区负责人万卫星。   生成式AI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在各种终端侧落地,AI端侧化的趋势得到从芯片厂商、OEM厂商、ODM厂商到上层应用厂商的认同。   万卫星认为,与云端相比,端侧AI优势非常明显。除了成本优势,在隐私保护、更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以及随时享受AI等方面也独具优势。生成式AI在端侧部署给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变革,这是为什么只有让生成式AI部署在端侧,才能帮助生成式AI用例规模化扩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AI向边缘下沉,对终端侧芯片、软件提出非常大的挑战。看似简单的AI图像识别、语音唤醒、“计算摄影”等等这些用例,其实对芯片的算力、DDR带宽都有非常强的需求,很难设计一种硬件IP(处理器),能够满足所有的这些应用。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对于突发性的实时任务,我们会使用通用硬件加速单元,包括CPU和GPU,来对这种用例做加速;而对于持续型且需要高算力的应用,比如拍照、录像和生成式AI,我们会建议运行在我们的高算力、低功耗的NPU处理器上。如果大家对骁龙平台有所了解,我们还有一个超低功耗的传感器中枢,它特别适用于一些需要始终在线(always-on)的用例场景。”万卫星总结说,高通会利用在芯片上的优势,利用处理器的技术专长,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异构计算系统,这个异构计算系统会把所有的处理器都囊括进去,针对不同的用例,采用不同的处理器组件做加速,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高通在设计的一开始就将AI的理念贯穿到整颗SoC。   在2023年骁龙峰会上,高通展示了一个利用异构计算做加速的用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够充分挖掘高通骁龙平台上异构计算算力的场景。   “我们当时展示的用例,是一个与虚拟人进行采访或者对话的场景,其中就涉及了很多技术。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语音处理模块,把语音信号转换成文本信号,这可以在CPU或者超低功耗的传感器中枢(Sensor Hub)上运行。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大模型,生成对话输出文本,这可以在NPU上运行。然后,如果要完成语音对话的流程,我们还需要一个模块来把文字重新转换成语音,这可以用CPU或者GPU来做加速。最后,为了使双方互相看见对方,我们需要一个渲染引擎,将双方的形象在同一个场景里渲染出来,这个可以利用GPU进行加速。”万卫星介绍说。   近期,高通发布了《通过NPU和异构计算开启终端侧生成式AI》白皮书。在这份白皮书中,高通介绍了他们如何利用NPU和异构计算,实现丰富的终端侧生成式AI用例。总的来看,利用多种处理器进行异构计算,特别是NPU的表现,对于实现生成式AI应用最佳性能和能效至关重要。   万卫星认为,为了适配AI用例的多样性和终端的多样性,需要有这样一个异构计算系统,把各种处理器硬件加速单元,包括通用的CPU、GPU处理器,专用的NPU处理器,以及超低功耗的传感器中枢,都集成到白皮书提到的这个异构计算系统框架里。   生成式AI对NPU以及整个终端侧硬件芯片及软件带来非常大的挑战,高通具体是如何通过芯片设计、软件等满足这些用例的多样性的?   万卫星举例说,高通拥有一系列技术来应对大模型对DDR带宽的挑战,比如各种各样的量化技术、压缩技术,这些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模型大小;针对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高,高通在NPU上做了非常专业的设计,比如专门针对底层的Transformer模块进行了加速,提出微切片技术专门针对DDR利用率做了优化,在架构上对硬件进行了升级。   除了硬件之外,高通在软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之前推出了高通AI Stack,即高通AI软件栈产品,会在软件层面上兼容、支持目前高通异构计算系统里面所有的处理器组件。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根据他们用例的具体需求,利用AI Stack接口来调用底层不同的处理器进行加速。高通AI Stack在一个模型从研究到优化到最后真正完成端侧部署这个完整链条上的各个节点,都提供了对应的工具,方便开发者和合作伙伴能够通过AI Stack做模型的开发、优化、部署工作等等。”万卫星介绍说。   在万卫星看来,相较于云端,端侧模型更倾向于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模型,旨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不需要特别强大的泛化能力或者通用能力。“未来,越来越多的用例和模型将向端侧迁移,从模型大小的角度来讲,迁往端侧的模型也将越来越大。”据万卫星介绍,高通去年成功支持了百亿参数(10B)的模型, 采用了INT4量化技术,从内存占用角度10B参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相当于大概5G内存,未来,我们大概率能看到更大、更强的模型迁移到端侧。   谈到未来的产品形态,万卫星认为,未来的端侧产品应支持多模态,以便让用户体验能够更贴近真实的物理世界。此外,未来的产品可能不是简单地用来处理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场景任务,而应具备AGI功能,“只有成为AGI,才能够真正地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助手。我愿意将其称为类似于‘分身’的产品。” 来源:新华网
  • 数字基建提速 应用持续拓展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郭倩 实习生裴桐)《经济参考报》5月16日刊发文章《数字基建提速 应用持续拓展》。文章称,多部门近期接连释放政策信号,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少地方积极谋划数字基础设施新项目,夯实数字底座、拓展行业应用,激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活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日前正式启动施工。该项目规划共3600个智能算力机柜,将建立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服务平台,为国企、政府和中小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   “预计2024年底,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产后,逐步累计实现2000PFlops智能算力供给。”北京市朝阳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湖南日前发布2024年“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总投资额超59亿元;福建明确2024年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共108个,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等在列;广东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发展……多地接连发布今年数字经济相关重点项目清单,加强土地、能源、资金、数据等项目要素保障,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千兆城市达到207个,梯次算力基础设施架构加快构建,不断打通数字经济发展“大动脉”。   项目火热推进的同时,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在内的多部门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夯基础、抓创新,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融合,加快5G演进,加快6G、万兆光网研发力度,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多方积极推进,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期看有利于拉动数字技术新赛道投资,促进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广应用;长期看,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记者表示。   信息底座更加坚实,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不断放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眼下,正是淮安红椒栽培时。在位于江苏淮安的柴米河博士农园里,数字孪生系统运营大屏突然弹出一条信息,提示有客户需要培养一批72穴规格的红椒种苗,工作人员将种苗要求录入AIoT农事作业小程序,小程序当即根据产品标准要求自动调整红椒种苗水肥配比模型。   这是柴米河博士农园与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开展数字化合作的一幕。“依靠工业互联网,农园仅需要40个员工,就可以保证15万吨产能的生物基质肥生产线与150万盘高品质水稻、红椒苗的生产运营工作。”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商广勇说,数字技术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种植、加工、运输等配套服务,吸引周边订单汇集本地,拉动产业效益。   从智慧工厂,到智慧矿山、智慧物流,数字技术正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形成了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   下一步,聚焦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持续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国家数据局明确,将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赵刚认为,未来需加快构建“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据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来源:新华网
  • 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完成考台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5月15日,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试验台完全建成并具备试验能力,将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提供重要保障条件和技术支持。   该试验台具备全程主动引射能力,整体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发动机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高空模拟试验能力,极大提升了我国航天氢氧发动机试验能力和水平,将为我国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的研制提供重要试验保障条件。   据了解,项目团队通过缩比试验验证、数字化仿真、试验工艺流程再造等手段,实现试验系统实时健康诊断、试验流程全数字化管理,确保试验系统可靠,满足型号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要求。(记者付瑞霞) 来源:新华网
  • 科研人员取得量子机器学习研究新进展       新华社武汉5月16日电(记者侯文坤)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计算机学院罗勇教授团队在量子机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证明了量子数据的纠缠程度对量子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误差的影响表现出双重效应。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论文通讯作者罗勇介绍,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计算优势的关键资源。目前,科学家广泛关注如何将量子纠缠整合到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的各个环节,以期超越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尽管如此,量子数据的纠缠程度具体如何影响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且颇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现有研究通常认为量子纠缠有助于提升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罗勇说,该研究团队分析了量子数据纠缠程度、测量次数以及训练数据集的规模对量子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误差的影响,首次证明量子数据的纠缠程度对预测误差的影响表现出双重效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决定量子纠缠是否能提升量子机器学习性能的关键在于允许的测量次数。在足够次数的测量条件下,增加量子数据的纠缠可以有效减少量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误差,或减小实现相同预测误差所需的量子数据大小。相反,当允许的测量次数很少时,使用高度纠缠的量子数据可能会导致预测误差增大。该研究为设计更先进的量子机器学习协议,特别是针对当前量子计算资源有限的量子计算机而定制的协议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来源:新华网
  • 缩小数字鸿沟还需更多努力     □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者,打造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 做好数实融合推动者,向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扎根;   □ 做好信息通信产品供给者,丰富工具箱,降低使用门槛和成本。   5月17日,又是一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自1969年起,每年的这一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电信联盟各成员都会举行主题活动,强调电信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推动信息通信业健康发展、普惠共享。   50多年来,世界电信日主题之变,折射出信息通信已从最初的技术手段走向数字赋能的基础设施。纵观历年世界电信日,可以发现1970年到1980年与1990年到2000年的主题十分相似,无论是电信与培训、运输、气象还是电信与工业发展、文化、环境等,强调的都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变。2000年“移动通信”这一主题宣告了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2001年“互联网:挑战、机遇与前景”,已经初步展现了通信网络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带来的创新突破。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显然是把信息通信视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变化中也包含着不变,那就是缩小数字鸿沟。最初的缩小数字鸿沟更多强调的是电信普遍服务,是要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到电信业务。正是在这一目标下,我国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宽带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城市“同网同速”。如今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产生了新数字鸿沟。   要正视依然存在甚至不断加大的数字鸿沟。在我国,数字鸿沟包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包括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从城乡看,数字鸿沟已从接入领域变为使用、能力方面的鸿沟。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利用数字技术就业、创收更落后,乡村数字人才也更短缺,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从区域看,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从产业看,零售、文娱、金融等行业数字化程度显著高于农业、能源等行业,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数字化水平有较大差距。   要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者。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还要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支撑。   要做好数实融合推动者。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向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扎根。如何更好做到精准赋能仍是重要课题。比如,立足区域特色和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数字产业,或是推进前沿信息通信技术与当地优势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总而言之,要把数字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要做好信息通信产品供给者。要速度更要温度。在缩小接入鸿沟方面,继续推进5G网络向农村拓展覆盖,统筹边疆、偏远地区城乡网络建设,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在缩小能力鸿沟方面,丰富数字化产品供给工具箱,降低使用门槛和成本,提升数字技术适老化公共服务水平等,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通过更多合理的制度安排,真正分好数字经济这块蛋糕。 来源:经济日报
  • 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成功构建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整整由以往的几十米提升至几十千米,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基于量子网络,可以实现广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构建量子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目前,基于单光子传输的量子密钥网络已发展成熟,而面向分布式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传感等的量子网络应用,需要采用量子中继技术在远距离量子存储器间构建量子纠缠,再通过广域量子隐形传态将各个量子信息处理节点连接起来。   独立量子存储器间建立远距离纠缠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控制单光子相位。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设计并发展了一套非常精巧的相位控制方案,首先通过超稳腔稳频来压制控制激光线宽,其次通过光锁相环来构建读写激光间的相位关联,最后通过远程分时相位比对来构建两节点间的相位关联。采用以上相位控制技术,并利用量子频率转换,团队成功实现了相距十几千米远的量子存储器之间的纠缠。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该网络可以在任意两个量子存储器节点间建立纠缠。   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记者吴长锋) 来源:科技日报
  • 全球跨境电商竞逐中东市场       总部位于迪拜的合作营销平台Admitad研究显示,2024年斋月期间,中东、北非地区在线销售呈现爆炸式增长,电子商务交易数量较去年增长23%,网站成交总额(GMV)增长13%。   中东电商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迪拜南部电子商务区2023年公布的一份报告,2018年至2022年,中东、北非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2%,2022年电商市场总规模达37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4%。预计2022年至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0亿美元。届时,电商经济将在中东、北非地区的商业中占据8.3%的市场份额。   政府的政策支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体验的日益青睐,都是中东地区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增长的推动力。中东地区电商市场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已经成为各路电商投资创业的“蓝海”。   群雄逐鹿 创新为王   中东电商市场的发展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与物流公司竞相涌入。目前,中东电商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全球性电商巨头,以Noon为代表的中东本土电商,以及以SHEIN、AliExpress、TikTok Shop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共同竞逐这一新兴电商“蓝海”。   2017年,亚马逊收购中东本土电商平台Souq,强势入局中东市场,目前覆盖沙特、阿联酋、埃及、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塔尔等中东多国,在中东、北非地区拥有超过10个运营中心、65家自营和第三方投递站点,以及中小企业配送服务商网络。   Noon是中东第二大电商平台,由阿联酋企业家联合沙特主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10亿美元于2016年创立,并在2017年1月份正式上线。该平台旨在成为中东地区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提供包括时装、电子产品、美容产品、家居用品等多种类别的商品,主要站点为阿联酋、沙特和埃及。   目前,亚马逊与Noon都拥有自建物流、供应链系统以及自营支付模式,成为中东电商市场的两大巨头。   早在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SHEIN就已布局中东,凭借供应链优势,通过“时尚电商”定位占据一席之地。网红营销、直播带货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潜力,TikTok在中东的发展很快,成为广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在沙特,18岁以上的人几乎都在使用TikTok,TikTok也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   在中东地区,因为人口稀疏、配送距离较远、物流价格较高,消费者习惯单次购买多件商品,单位包裹体积较大,快递员大多驾驶面包车进行配送,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甚至需要用骆驼去派送最后一公里,存在仓库密度不足、用户地址库不完善、时效略慢、妥投率低等问题。2022年1月份,极兔速递(J&T Express)在阿联酋和沙特启动快递网络运营,现已在两国分别建立起全国性自有配送网络和本地化仓储系统,覆盖当地全部省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速卖通(AliExpress)联合菜鸟国际快递升级中东跨境物流服务,持续加码中东市场。中国电商加速进军,显著提升了中东市场的物流水平。   政策激励 法规护航   近年来,中东各国为推动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相继出台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和鼓励创业的诸多政策措施,并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举措在支持电子商务增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东第一大经济体沙特阿拉伯不断加快数字经济转型的步伐,在沙特“2030愿景”中提出“国家转型计划”,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实现经济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字支付,并联合私营部门发展电信和IT基础设施,将数字化经济作为发展目标,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2019年,沙特通过电商法并成立电子商务委员会,规范并扶持电子商务发展。2021年,沙特中央银行首次批准针对电商快递的保险服务。2022年,沙特商务部共签发3万多张电商运营许可。   阿联酋制定《数字政府战略2021—2025》,不断改善网络连接和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政府现代化服务水平。推出政府统一数字平台,作为政府实体提供所有公共信息和服务的首选平台。2022年4月份,阿联酋发布《数字经济战略》,并成立数字经济委员会,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将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翻番,从2022年的9.7%提高到19.4%。2023年12月份,阿联酋政府批准《关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联邦法令》,旨在通过便利商业行为和合同签订、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增强稳定性等措施来规范和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卡塔尔也推出《数字政府2021—2026年战略》,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向加强投入。卡塔尔积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管理机制,2019年推出电子商务认证制度,极大促进了当地电商市场的发展。   2023年,海湾合作委员会(GCC)贸易合作委员会第65次会议讨论了根据灵活的原则,制定一个管理整个海湾地区电子商务的统一立法框架。2024年4月份,GCC商业副部长委员会第58次筹备会议和第44次工业副部长会议讨论了逐步建立国家间统一的电子商务强制性立法框架,并制定统一的商业特许经营法,以促进整个海湾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   基础雄厚 潜力巨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的数据,海湾六国的人均GDP在3万美元至12万美元之间,且GDP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中东总人口超5亿人,年轻人占比高,这些年轻消费者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对于线上购物这一新兴购物形式接受度很高,能迅速完成从线下到线上消费模式的转变,使得当地电商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另外,中东地区的消费品大多依赖进口,线上购物的商品种类繁多且价格低廉,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阿联酋市场助推中东地区数字和电商经济强劲增长。根据阿联酋2023年8月份发布的《数字阿联酋概况》报告,阿联酋互联网活跃用户占总人口的99%。社交媒体活跃账户达1000万户,占总人口的105.5%,占互联网用户数量的106.6%,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为2.33个小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购买支出额达到15.87亿阿联酋迪拉姆。根据研究机构YallaHub的最新数据,阿联酋电商市场正在高速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其电商渗透率也会增长到66.1%。   沙特是中东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该国有近3600万人口,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对在线购物情有独钟。沙特通信、空间与技术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沙特互联网报告》显示,2023年,沙特互联网普及率达99%,网上购物的比例跃升至63.7%。2023年,零售消费电子支付占总支付的份额从2022年的62%提高到70%。预计沙特电商规模2024年达到136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2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   卡塔尔中央银行称,2024年3月份电子商务交易量达到644万笔,交易额为36.6亿卡塔尔里亚尔,与2023年3月份相比,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了43.5%。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转向在线平台,卡塔尔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   瑞银集团分析称,中东地区仍“处于数字上升的早期阶段”。作为中东地区领头羊的沙特和阿联酋,其电商市场规模目前也只在100亿美元左右,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东地区的电商市场正处于总量较低但爆发性增长的发展阶段,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这一趋势。(记者 李学华)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