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北京信息软件业加快“拥抱”大模型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阳娜)全面拥抱大模型,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北京信息软件业加快布局“新赛道”。北京市经信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提出6大类15个小类重点任务,计划到2027年,推动北京市信息软件产业收入达到4.8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软件产业集群。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等新动能正在改变信息软件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数字人等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具身智能、XR设备、智能计算机等新硬件不断对软件提出新需求,北京市信息软件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变革期。   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探索人工通用智能前沿技术,支持攻关内容生成、检索增强生成、人工智能内容安全标识、深度学习框架、向量数据库等大模型工具类软件,搭建大模型原生软件应用商店、大模型安全靶场。以建设单体万卡智能算力中心为目标,组织攻关算力芯片、高性能通信、调度系统、容器编排等云计算关键技术。支持在教育、医疗、文化、工业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验室,打造示范性场景落地项目。   北京将抢抓新业态培育先机,面向具身智能、XR设备、智能计算机、车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终端,引导软硬件协同创新,提前布局攻关空间计算等关键软件。   北京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尤靖表示,北京还将支持国产软件走向国际,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面向欧亚地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培育开源软件商业化企业。   据悉,今年一季度,北京信息软件业多项指标高位运行,实现增加值2379.2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超过两成,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2023年北京市信息软件业营收规模接近3万亿元,并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源:新华网
  • 元宇宙会场“上新” 昨日,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全面开启,今年,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新增了互动打卡任务;虚拟形象小关则接入AIGC语义大模型,全面升级为“数智小关”;元宇宙会场也将成为本届论坛的直播平台之一,可在元宇宙会场内观看论坛所有场次的活动直播。 近年来,元宇宙技术所展现出来的无限潜力和市场前景深深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技爱好者广泛关注,无论是从技术、应用、商业化还是未来市场的角度来看,元宇宙技术都将给人们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作为中关村论坛的亮点之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面升级“科技办会”理念,围绕“智慧”“云上”“绿色”三大特色,不断开发多场景、高水平的科技产品应用,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也迎来了全新升级,在充满科技魔力与未来想象的外太空基地中,为参会者构筑起一个深度沉浸、即时互动的沟通与交流空间。 日前,记者作为2024年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星辰探险者”,开启了一场超前体验。 刚一进入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首先映入眼帘是科幻壮观的“外太空基地”全景。在完成照片上传后,便可以通过AI捏脸的方式生成专属于自己的虚拟数字形象,实时控制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并跟随基地中引领用户漫游星际的专属向导——中关村论坛虚拟形象“小关”畅游整个外太空。 元宇宙会场“星辰大厅”与围绕其四周的太空站、卫星装置等“高科技装备群”共同营造出了极具科技与未来感的氛围。围绕“创新与发展”的永久主题,全新升级的元宇宙会场更具交互性和实用性,功能体验十分完善,将人类对宇宙无尽探索精神与“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主题生动呈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关村论坛虚拟形象小关经过技术升级,接入AIGC语义大模型,全面升级为“数智小关”。以“头号玩家”与“宇航员”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元宇宙会场中的“小关”不仅能够精准、贴心地回应论坛特色、活动安排、日程设置、场馆指引等问题,还支持文字、语音实时交流。参会者将在“小关”专业、高效、便捷的智慧引导下,体验大模型带来的实时交互、智慧问答服务,以个性化虚拟形象深度畅游元宇宙,深入理解全球创新思潮与发展脉络,亲身体验融合科技与未来元素的独特外太空参会旅程。 今年,中关村论坛元宇宙会场还新增了互动打卡任务,将多个打卡点融入其中,可解锁隐藏在元宇宙会场中的各种互动惊喜,获得沉浸式趣味互动体验。(文/记者 宋霞)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超前布局培育未来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日前更新的信息显示,工信部高新技术司设置了“未来产业处”,这是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门设置的业务主管机构,此举意味着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产业的特点表现为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在孕育生成的过程中应抓住关键,在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是未来产业的“金种子”。产业的前端是产品,产品的前端是技术,“技术—产品—产业”是一条通行的产业化路线。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源头,也是科技创新的种子。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就得靠加强基础研究,对于发展未来产业尤其如此。当前,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的特点越发明显,应特别重视原创性、颠覆性的底层技术。   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关键。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广阔、产业完备,这都是大国所独有的,为形成应用场景优势奠定了基础。场景应用是技术落地转化的必经途径。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应用设施,包括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应用场景基地等。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的内在要求。未来产业不能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应是生态友好的。在能源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未来产业要为解决这一全球问题提供新的答案,发挥主力军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是重要保障。未来产业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统筹。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坚持以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激励导向,采取“里程碑式”管理方式,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助力更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人才和企业是基础支撑。随着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对拔尖创新、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通过追踪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及对“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人才队伍、战略科学家以及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可以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综上所述,应多举措施策,科学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一方面,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提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未来产业“主干道”。政府应重点支持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应用场景相对较窄但却是关键的战略性项目,一体化布局开放式创新平台、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产业投资基金和应用场景示范。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形成产业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市场主导的新型金融产品体系。   需要创新发展,但不能搞重复建设。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具备比较优势的科技领域,部署更多研究资源,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巩固和强化领先优势。在国家层面,要围绕“链”“圈”“群”做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创新生态圈,形成未来产业集群。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优势自主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建立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   此外,还要深入理解未来和传统的关系,注重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注重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李玉举) 来源:经济日报
  • 证监会16条措施精准发力 力挺科技创新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日前制定并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简称《措施》),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业内人士指出,《措施》更加强调对于科技企业的精准支持,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   聚焦支持科技创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新“国九条”进一步指出,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本形成,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创新,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定位上,《措施》明确,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要统筹发挥各板块功能定位。出台主板板块定位规则,突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经理李慧勇对记者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把“科技金融”摆在了首位。在他看来,一方面,这是强调要增加金融的科技含量,从传统金融转向现代金融;另一方面,则是体现了金融要发力支持科技创新,为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渠道。他认为,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现代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证监会表示,要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动方案,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要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激发市场科技创新活力,助推科技企业做优做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   加大对于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要能够精准地识别科技企业。新“国九条”提出,要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措施》则明确,加强与有关部门政策协同,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   稍早之前,证监会宣布拟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进行修改并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表示,科创板要始终坚守板块定位,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旨在进一步引导中介机构提高申报企业质量,推荐真正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据介绍,修改后的《指引》将第一条第一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将第三项“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由“5项以上”调整为“7项以上”,将第四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   《措施》还提出,要依法依规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突出科创板、创业板定位,设定申报规模上限,更加精准服务早期科技型企业。加强辅导验收、受理、审核、注册各环节对板块定位把关,优化新上市企业结构。   万联证券研究指出,此次16条举措明确了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对优质未盈利的科创企业的上市支持为新政亮点。同时,证监会支持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针对各板块定位问题,证监会再次提及将统筹发挥各板块功能定位,强调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有利于拓宽早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大力度支持科技类企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后续将明确申报规模上限标准,对早期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将出台明确的指引。   全方位支持科创企业   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高水平发展,从股票市场到债券市场,从上市发行到并购重组,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措施》提出了系统性的政策,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水平发展。   在上市融资方面,《措施》明确,要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各项制度安排,以发行监管转型带动系统监管转型。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发挥发行监管条线合力,持续提升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要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落实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发展。提高北交所市场准入包容度,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同时,要加大科技型企业再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积极研究更多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的融资品种和方式,研究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效实施并购重组。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制定定向可转债重组规则,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各类支付工具实施重组。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   《措施》还提出,要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稳步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覆盖面,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指数体系,编制更多反映科创企业特色的指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措施》从多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指导,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做大做强的机会,这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记者 吴黎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人工智能热度攀升市场广阔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热度持续攀升。文生视频软件Sora、文生音乐软件Suno等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涌现,带给人们冲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千行百业。本报今起推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系列报道,围绕人工智能相关市场、安全、耗能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今年年初,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引起了各界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近期,被誉为字节版Sora的Dreamina,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文生视频、文生音乐等应用引领的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扩散,相关概念股成为市场亮点。 赛道受青睐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交媒体的崛起,视频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娱乐以及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途径。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视频的制作、传播更加便利,这也为文生视频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创造了条件。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表示,文生视频赛道的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其产品未来可能在影视、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短视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泛网络视听产业市场规模为7274.4亿元,其中,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为2928.3亿元,占比40.3%,是产业增量的主要来源。 文生视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视频制作的局限,使得视频内容的创作更加高效、便捷,为视频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文生视频模型Sora相比其他大模型,生成的视频足够长,真实性更高,是制作高质量视频的得力助手。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称,Sora模型有望加速文生视频应用在各行业的渗透率。据其测算,到2025年,国内文生视频应用在短视频领域潜在市场空间中值可达80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文生视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这些领域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同时,支撑文生视频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关键核心硬件,也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为文生视频赛道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于文生视频赛道的信心。 田利辉认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就是跨期定价。文生视频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成长空间,因此,多家上市公司将目光投向这一新兴领域,关注行业前景和未来现金流。这些资本为文生视频技术的研发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带动作用强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布局AI产业链,概念股数量约400只。多家券商认为,Sora是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预示人工通用智能(AGI)正加速到来,算力、算法、应用场景、网络安全等方向值得持续关注。 数据显示,在AI概念投资方面,公募基金抱团迹象明显。其中,多只光模块个股获机构扎堆持有。中信建投证券认为,AI仍然是当前科技投资的主线,随着Sora等大模型的发布,多模态能力显著增强,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这将带动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光模块、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等板块也值得持续关注。 同时,与AI产业链相关的部分公司也获得了市场青睐。今年以来,包括基金公司、券商、险资、私募等机构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更加紧密的调研。刘祥东表示,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趋势。具体来看,AI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3个部分。其中,上市公司在基础层的布局包括芯片、大数据、算法系统、网络等多项基础设施领域;在技术层的布局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领域;在应用层的布局包括教育、医疗、金融、安防、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驾驶、新零售等领域。此外,随着大模型不断涌现,AI芯片作为其核心要素,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由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发紧张,产业链企业正加码在芯片环节的布局。 平安证券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依然白热化,这将持续拔升大模型的整体能力水平。大模型需要大算力,大模型算法的迭代升级将为全球以及我国AI算力市场的增长提供强劲动力。田利辉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持续供给,可以说,数据已跃升为核心资源,与硬件并驾齐驱,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力量。 应对新挑战 根据量子位智库预测,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11491亿元。田利辉表示,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性能和效率将不断提升,文生视频赛道也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会应用到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推动相关领域硬件、软件、服务等产业链发展。不少公司能够在补链、强链及周边领域获得发展机会。例如,随着文生视频模型逐步推广,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滥用风险也有扩大趋势。应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风险和挑战,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中信证券预计,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化投入中,安全投入占比一般在5%—10%左右。由于AI大模型的特殊性,AI安全将会贯穿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和开发、内容生成、应用开发的全过程,投入占比较高。据其测算,2030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市场规模将达到575亿元至1149亿元。 在具体应用上,人机协同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将更加注重与人类的协同和交互,实现更加自然和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化、智能化、个性化。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大模型需积极应对挑战。刘祥东表示,尽管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仍需政策、资本、人力等要素持续投入,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和突破,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将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渗透并深入到各个行业及其细分领域。 市场机构判断,AI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主线之一,进而对中短期企业IT支出规模和结构、应用场景拓展、财务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改善等产生持续的影响。立足资本市场,机构对AI行业中长期的产业投资机遇并没有太多分歧,当前关注内容集中在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产业化节奏、产业链价值分配等层面。(记者 勾明扬) 来源:经济日报
  • 三部门印发工作安排 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记者近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4年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4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6.5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2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65%。IPv6网络性能显著提高,使用体验提升明显。云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数据中心在业务开通时默认启用IPv6功能。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95%,IPv6行业融合应用更加深入广泛。固定网络IPv6贯通水平大幅跃升,新出厂家庭路由器、机顶盒等终端设备默认启用IPv6,存量家庭路由器IPv6开启率明显提升,企业机构互联网专线IPv6开通率明显提高。IPv6单栈支持能力持续增强。“IPv6+”创新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IPv6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立项IPv6国家标准达到50项。   工作安排部署了10个方面重点任务:增强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提高应用设施IPv6部署水平;提高终端设备IPv6连通水平;强化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推进IPv6单栈部署演进;深化行业融合应用;扩大IPv6内容源规模;推进创新生态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记者金歆) 来源:人民日报
  • 我国发布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21日正式发布,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该图集是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研编。   据悉,《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1∶250万月球构造纲要图》,《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综合表达,是最为直观、最具显示度的成果展示形式,也是开展月球科学研究与探测、建设月球基地以及未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然而,虽然国际上月球探测方兴未艾,但月球地质图的研制却明显滞后。“现在月球地质研究仍然沿用基于阿波罗号探月成果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比例为1∶500万。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月球地质图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科研和月球探测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坦言。   此次,地质图研编团队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以我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球岩石建造、地质构造、时代等要素的研究和归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地质编图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了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构造系列图件。   与基于阿波罗号探月成果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相比,新编图集基于月球动力学演化的规律,创造性建立了“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建立了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构建了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驱动的类地行星演化新框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表示,这是一份月球科学领域立典式综合集成成果,不仅可以为探月工程科学目标制定和工程实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也填补了我国在月球与地外行星地质图研编方面的空白,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阳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国贡献。(记者陆成宽) 来源:科技日报
  • 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方式变革。社会治理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力量的影响下不断向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重要驱动力量。   数字化助力建立通畅渠道,加强政民沟通交流,促进形成社会治理共识。社会治理共识是影响民众对社会治理的精神认同以及参与社会治理意愿的重要因素,对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数字化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在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间建立了相较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效率,在促进多元主体形成社会治理共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互联网以及数字化平台发布各种政务信息,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让民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治理政策等信息,并对政府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加深民众对政府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基于数字技术的政务服务平台和小程序等工具大大促进了社区、街道以及职能部门多层次、多部门信息资源整合,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诉求表达途径。通过数字化工具,社会治理多元主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即时的无障碍沟通,增强多元主体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形成社会治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   数字化助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重构政民互动机制,建立政民信任关系。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大提升了政府服务水平,也通过重构政民互动机制加强了治理主体间的彼此信任。首先,数字技术使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履行其职能。通过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对政策效果进行快速评估和调整,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使政府能够更加灵活地响应社会变化和民众需求。其次,数字化推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收集民众诉求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民众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化服务。同时,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优化政府的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居民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轻松便捷地办理各类事务,让“信息跑路”替代“群众跑腿”。再次,通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居民可以反映诉求,政府可以及时有效地回应诉求,实现居民有需求,政府有回应。政府在及时有效地回应居民诉求中塑造责任型政府形象,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数字化助力社会治理机制优化,拓宽社会参与路径,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效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数字技术应用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首先,通过数字化赋能建立综合性智能化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打破政府部门和部门内部不同层级的组织边界以及政务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政府内部决策协同、管理协同和服务协同,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效率。其次,民众社会治理参与度不足是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数字技术优势为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开发线上议事小程序小应用、建立微信工作群等,为社区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便捷路径。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社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建立趣缘共同体,激发社区活力,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再次,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机会,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如律师、退休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在数字化平台协同法院、信访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治理实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将为政府治理变革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新机遇,也将为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 于丽娜 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 来源:北京日报
  • 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提升京津冀地区企业碳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合法性,强化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碳信息作为自愿披露信息,披露成本是影响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从战略来看,由于企业无法以经济可行的方式收集营运活动中的碳排放信息,缺乏对真实碳排放绩效的了解,导致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分析和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战略。从计划来看,企业无法对碳排放信息合理量化,不能有效制定碳减排目标和合理安排减排工作。从控制来看,企业无法及时发现作业环节的碳排放问题并进行改进或优化运营;也无法根据企业碳排放的真实情况精准制定碳减排管理体系和制度。这导致企业对是否披露碳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详实度等有很大的自主性。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保持近10%的高位增长,为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赋能“双碳”目标达成提供了有利契机。企业应当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正外部性作用。一方面,优化碳信息采集和分析,促进节能减排。建设基础数字平台,构建数据仓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开展检测、统计等碳排放数据盘查工作。有效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信息,通过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可视化呈现等,精准分析碳排放来源,并结合碳排放现状来设计科学、系统的碳减排目标体系,研究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碳减排路径和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内外部治理,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意愿和质量。应利用不同数字平台,及时披露碳信息,改善政府、投资人、媒体和大众等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数字平台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参与,提升外部治理水平,改善企业环境合法性。   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综合运用数据、人才、资金、试点等一揽子政策工具,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提供支持。   要优化“新基建”区域布局,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部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5G网络,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有利于降低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成本,分担企业数字化转型风险。具体来说,应当发挥北京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地区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资源整合、管理和开放;持续优化京津冀区域“新基建”布局。   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数字知识产权界定不清、数据生产各环节权责不明、互联网数据信息泄密等。为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立法机构加强现有法律法规在该方面的解释或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   要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财政支持方面,可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对数字减碳方向的倾斜,通过设置科技专项引导基金对数字化转型节能减排项目给予研发补助或项目奖励。企业债务融资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低碳债券的方式,开展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此外,还应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的融合,通过成熟的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碳减排提供资金保障。   要加强商业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育。推进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具备商业逻辑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发挥北京市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及对区域内人力资源的溢出效应,鼓励区域内高等院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开设特色专业,开展商科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融合培育。培养掌握数字技术,了解企业运营,能够为企业可持续性的价值创造提供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的解决方案的特色人才。   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作用。利用数字基础设施更为高效地开展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通过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压力,发挥外部治理效果,督促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碳减排与碳信息披露。   (作者徐国铨 赵彤 李鑫 佟岩 单位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务局综合处、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来源:北京日报
  • 春耕新变|“泥腿子”也要做试验——探访春耕里的科研田       这段时间,当其他种粮主体都在为了春耕而忙着除草时,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却在田埂上播撒草籽。今年,这家合作社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水稻病虫害生物调控技术推广试验”,种草是试验的重要环节。   “美女樱、紫苑、留兰香……我们播撒了好几种植物种子,就是为了‘种草养天敌’。”合作社技术顾问田顺祥向记者解释,这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蜘蛛、赤眼蜂等生物来消灭二化螟、稻飞虱等水稻常见害虫。播撒种下的这些植物,就是害虫天敌的寄主。   “如果试验顺利,预计可以提高经济效益10%左右。”田顺祥说,一方面,生物防治可以明显减少传统农药的施用量,不仅对环境友好,也能提升稻谷品质,卖出好价。另一方面,遇到比较严重的虫害,如果用生物防治,减产率可以降到3%。   这不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次试验。去年,屈原管理区开展“水稻全域单产提升行动”,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就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当地最重要的试验点。   “当时,农科院带了好几个品种过来,采用‘看苗定种’的方式让大家自行选择各自青睐的品种。”田顺祥介绍,不管是看重米质还是看重产量,农科院在当地驻点的专家都会把栽培方案手把手教给大家。   今年,湖南省在全省启动了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示范片项目,益阳市桃江县牛田镇金凤山村种粮大户匡金的生产田,成了示范片项目中的一个试验田。   “我参与的是再生稻加油菜的试验,难点在于需要把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匡金告诉记者,试验内容包括品种搭配、合理密植、窄履收割等很多方面,自己这段时间正在积极和专家们讨论试验细节。   “这里的耕地条件原本只适合种植一季稻,现在种完再生稻再种一季油菜,相当于要收获三季了,所以作物的生育期就必须十分精准,每一季都耽误不得。”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曲亮道出了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他们花了大量时间选择品种,最终从几十个品种里选定了一个再生稻品种和一个油菜品种。   桃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符呈祥不仅要驻点帮助匡金进行试验,还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记录和田间观察。“既要做到再生稻头季、第二季和油菜在种植时间上的无缝衔接,还要保障它们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过去。”符呈祥说,试验完成后,他们会形成一套轻简化、可复制的种植方案,推广给更多农民。   “专家种出高产田不能算数,只有农民种出来才算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说,把试验放到农民的生产田里,不仅能让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更契合农民的生产实际,也能让农民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提高种田水平。(记者周勉、周楠)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