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传达习近平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讲话 对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出部署 蔡奇出席总结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4日在京召开。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意见落实,形成长效机制。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打牢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持续推动解决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党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持续抓好落实,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主题教育取得的明显成效,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蔡奇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直接领导、全程指导、示范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动员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相关文件,围绕主题教育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对主题教育提出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蔡奇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为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积累了新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服务中心任务、力戒形式主义、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等,要注意总结好、运用好。   蔡奇指出,要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夯实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上来。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运用好“四下基层”经验,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要严明党的纪律,在全党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要提高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李干杰主持会议,李书磊、姜信治和苗华出席会议。   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和高校,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巡回指导组和省级巡回督导组组长、副组长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去年4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目前已基本结束。 来源:新华社
  •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蔡奇陪同考察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拜年!祝愿海内外中华儿女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龙年大吉!祝愿伟大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2月1日至2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和市长张工陪同下,深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 1日上午,习近平一下列车,就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去年7月底8月初,华北地区极端降雨,引发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天津东淀蓄滞洪区大片土地被淹。习近平现场听取天津全市及西青区受灾情况介绍,走进大棚察看蔬菜长势,向菜农详细询问大棚修复和蔬菜补种、销售等情况。他对当地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抓紧时机“水退人进”、能种尽种的不等不靠主动精神表示肯定,感谢乡亲们辛勤劳动、为丰富都市“菜篮子”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走进四世同堂的村民杜洪刚家,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杜洪刚告诉总书记,洪水让家里10多亩玉米、蔬菜受灾,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很快渡过了难关,特别是蔬菜大棚修复快、时令蔬菜收成好。马上过年了,家里年货齐全,村里还安排了一些文化活动,村民们都很开心。习近平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亲切地对乡亲们说,看到大家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温暖过冬有保障,感到很高兴。去年以来,我国其他一些地方也遭受了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我都时刻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代表党中央,向所有受灾群众和奋斗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慰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把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天津古文化街。街道古色古香,习近平沿街步行,先后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了解产品种类、销售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同店铺业主、员工和现场群众互动交流。他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节日期间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类丰富、质量可靠,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街道上,鼓乐铿锵,舞龙、舞狮表演热闹,喜气腾腾。看到总书记来了,人们热情欢呼起来。习近平走近大家,向天津市民、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他说,看到市民和游客在欣赏传统民俗表演时喜气洋洋,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农历新年是龙年,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春节期间,各地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 2日上午,习近平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他不时驻足端详,同大家交流,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2日下午,习近平听取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对天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习近平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天津要认真总结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谋划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要在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习近平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 习近平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天津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习近平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即将收官,要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习近平最后强调,春节即将到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民生和安全保障、物资能源保供、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李干杰、何卫东、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分别参加上述有关活动。 来源:新华社
  • 《首战之年》专题片     来源:北国网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马兴瑞、何立峰、张国清、袁家军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刘国中、陈敏尔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来源:新华社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和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其对2024年的工作安排。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以来,5家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面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指导群团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会议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改革开放,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党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中央书记处要强化政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继续高质量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要持续推动解决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持续抓好落实,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不断推动巡视工作深化发展,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坚持政治巡视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在强化巡视整改上见真章、求实效,压实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机制,综合用好巡视成果,深化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加强巡视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要以巡视带巡察,发挥上下联动的系统优势,扎牢织密监督网。要抓好《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新华社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强调,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文章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巩固良好局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文章指出,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文章指出,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文章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文章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文章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新华社
  • 中央军委举行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梅常伟)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2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观看演出,向在座的军队老同志和全军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1月29日下午,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观看演出,向在座的军队老同志和全军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战歌嘹亮迎新春,强军奋进新征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建立、保卫、建设新中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驻京部队老干部在中国剧院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   下午4时许,习近平来到老同志中间,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关切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共同回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过去一年来党、国家、军队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老同志们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进,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演出以“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为主题,通过文艺轻骑队为兵服务的原生态方式呈现,生动反映新时代强军事业伟大成就,充分展现全军官兵忠诚维护核心、奋进强军一流的精神风貌。“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一年新目标”,歌舞《战歌迎春》拉开演出序幕,营造出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情景表演唱《追光》,热情讴歌思想照耀前程、奋斗开创未来的壮阔实践,鲜明表达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的决心意志。混声合唱《淬火成钢》,展现深化军队政治整训焕发出的新风正气,彰显巩固纯洁光荣、扛起强军使命的坚定信念。表演唱《前出时刻》和舞蹈《决胜》等节目,反映部队枕戈待旦的戒备状态和闻令而动的冲锋姿态。合唱和表演唱《战士的远方叫家国》、《山河铭刻》、《向人民报到》激越高昂,再现人民子弟兵遂行边防斗争、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重大任务的使命担当和大爱情怀,浓墨重彩讴歌英雄、礼赞英雄。全新编排的经典歌曲《延安颂》、《红梅赞》、《我是一个兵》唤起革命军人的红色记忆,短剧《喜报》讲述军地尊崇功臣模范的感人故事,铺展出优良传统赓续传承、强国强军力量汇聚的生动图景。“清澈的爱献给我的祖国,沙场追梦唱响强军战歌”,演出在混声合唱《强军有我》中结束,抒发了锚定目标勠力攻坚、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豪情壮志。演出彰显简约朴素之美、阳刚雄浑之气,体现了强军文化的崭新气象。   张又侠、何卫东、刘振立、苗华、张升民一同观看。   观看演出的还有军委机关各部门、军队驻京有关单位领导和部队官兵代表。 来源:新华社
  •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3日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 李乐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辽宁振兴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党中央、国务院审议出台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加快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力。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先后作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打造新时代“六地”的重大决策,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感恩奋进、务实拼搏,辽沈大地迸发出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豪情壮志和磅礴力量。   过去一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化解风险,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突破3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47.9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9%,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谋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功,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发展质效明显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多重挑战,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因时因势出台稳经济27条、巩固增势20条政策举措。深入推进15项重大工程,一批事关国家“五大安全”的高质量项目落地实施。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徐大堡核电1号机组、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百亿项目开工建设。阜奈高速、沈阳地铁2号线南延线和4号线、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8.8%。消费快速回暖,旅游持续火爆,旅游总收入5022.6亿元,同比增长1.7倍,“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叫响全国!   (二)凝心聚力抓创新,科教潜能持续释放。加快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1家。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20个。“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新建省级中试基地14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5.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05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十月稻田、微控飞轮实现我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3万家。营口市获评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9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优化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遴选高水平人才和团队1047个。投入4.8亿元给予人才支持奖励和服务保障。新增两院院士6人,总数达61人。2个团队和3名个人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奖。创新实施“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名,同比增长77%,引进高校毕业生40.1万名,同比增长20.8%,扭转了多年人才外流的不利局面,“孔雀向北飞”呈现良好态势!   (三)强链壮群筑根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完成重点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523个,制定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3%。大连市、足球比分、沈北新区、普兰店区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4家企业入选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渐成规模。一体推进质量、标准、品牌强省建设,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提升,沈鼓集团、兴齐眼药荣获“全国质量奖”。强化数字赋能,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87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累计达337个。成功举办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获评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鞍山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四)综合施策优环境,改革攻坚取得突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关键仗,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统筹推进“三个万件”行动,全面清理影响振兴发展的障碍。打造高效、规范、智慧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举办2023数字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发展峰会。在法治建设、守信践诺、降本增效、打造宜居环境上全面发力,加大力度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集中化解行政机关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问题。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近400亿元。全省经营主体达515.9万户,同比增长9.4%。金融、财政、要素市场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扎实成效。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改革,高速公路港口集装箱货车通行量增长23.4%。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鞍钢与凌钢市场化重组取得重大成果。掀起央地合作热潮,洽谈签约实施重大项目156个。举办全国知名民企高端峰会。新增外资企业959家。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渐浓厚!   (五)全力打造新前沿,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3项成果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第四届辽洽会、首届全球辽商大会取得丰硕成果。辽宁自贸试验区两项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赴黑吉蒙、江浙沪皖粤、新疆西藏等地学习考察、加强合作。与日本神奈川县、韩国京畿道等开展缔结友城关系纪念活动,对日韩进出口增长2.5%。赴德国、沙特等国家开展友好访问和经贸人文交流,推进华晨宝马、华锦阿美等重大外资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举办首届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对俄进出口增长53%。开展辽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33.8亿美元。“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正在成为新的社会共识!   (六)坚持不懈强三农,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担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512.7亿斤,创历史新高。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6万亩,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任务。新增农产品加工集聚区4个。创建辽育白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台安县和大石桥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灯塔市柳河子镇等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3条、美丽宜居村1020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三农”基本盘更加坚实。   (七)多极发力促协调,区域发展蓄势聚能。深入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建设,沈阳、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1%和6%,双核辐射引领作用增强。京沈高铁实现“公交化”开行,沈大一站直达高铁增至9列。《沈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共建产业合作园区6个,152个高频事项实现跨域通办。发展海洋经济,重点船舶企业手持订单量增长17.9%,大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启动建设,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制定实施加快港口高质量发展意见,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辽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107个、总投资980亿元。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10个。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八)持续用力护生态,绿色底蕴更加浓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省际大气污染联防联控,PM2.5年平均浓度32.4微克/立方米。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辽河及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行动,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比例85.3%。实施辽浑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23万亩。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治理沙化林草土地面积10.1万亩。实施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等废弃矿山复绿行动,治理14.8万亩。新建绿色矿山107个。加快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营造林258.9万亩。稳步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沈阳国家植物园创建。本溪市、庄河市、沈北新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丰县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48.5%。绿色正在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九)倾情倾力惠民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比重76.5%。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稳定岗位332万个。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3.8%,城乡低保月均标准分别提高到753元和601元。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沈阳市、阜新市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完成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省级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落实“五育”并举,“双减”成果持续巩固。优质特色高中覆盖率提高到56.7%。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40余万名。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428个、老旧管网7842公里,新建口袋公园1300个。葫芦岛市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认牛河梁遗址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舞蹈《散乐图》、文物展“和合中国”荣获国家级大奖,省第十二届艺术节精彩纷呈,“欢乐冰雪·辽宁冬韵”入选全国十大冬季旅游线路。获批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成功举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省残运会,辽宁男篮卫冕CBA联赛总冠军,极大提振了辽宁人民振兴发展的精气神!   (十)积极稳妥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金融化险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辽宁农商银行挂牌运营,10家城商行化险改革稳妥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0.2%,增速创7年来新高。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阜新市、绥中县、沈河区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制定实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完成“保交楼”年度任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肃查处“1·15”“6·27”等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持续推动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我省50条具体举措落地见效。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盘锦市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实开展“万件化访”行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27万件。深入开展“平安护航”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5.3%。沈阳市、锦州市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成功应对16轮强降雨过程,累计转移避险近13万人,实现安全度汛。辽宁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重要贡献!   一年来,我们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边海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庄重举行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参事文史、社科研究、气象地震、地质测绘、援疆援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为基层减负。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481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85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1件,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辽宁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生重大转变、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发生重大转变。这些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的新变化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每个人都用了力,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辽中央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地方债务、房地产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交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三保”困难较大,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系统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敢闯敢试的动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决心直面矛盾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全面振兴擘画蓝图、指引航程,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政策红利加快释放,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战略任务,全省人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快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辽宁正处在十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敢闯敢干加实干,创新创业加创造,重塑优势、再铸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聚力实施“八大攻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500亿斤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确定这样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全面振兴所需和现实条件可能,是“跳起来摘桃子”积极可行的目标,是实施三年行动的硬任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硬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硬保障。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动沈阳、大连跨入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城市行列,打造升级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巩固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以上发展水平,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稳步跨过万亿级台阶。实现这些“万亿梦”,辽宁就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展现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当年坚守塔山的精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以一举“攻克锦州”的气魄把艰险踩在脚下,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勇于冲破体制机制束缚,以敢闯敢试的锐气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坚持着眼全局、重点突破,善于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谋项目、抓发展,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中抓机遇、求突破;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始终把握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定政策要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抓落实要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我们要坚持创先争优、拼抢争实,同优者对标,向强者学习,与胜者赛跑,闯字为先、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拼出血性、抢占先机、争得优势、善作善成;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把困难和风险估量得更充分一些,学会在两难多难困境中作出合理选择,在多元约束下找到最佳方案,在守好底线中勇攀高峰,以创造性作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的攻坚之战!   今年要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攻坚突破。   (一)壮大经济实力,在保持经济赶超势头上攻坚突破。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和投资相促进、锻长板和补短板齐发力,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紧跟中央投资方向、紧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紧贴辽宁实际,深入实施15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抓好高铁网、新型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沈白高铁、京哈高速改扩建、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秦沈和新阜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沈阳都市圈环线、本庄高速、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前期工作。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快中化扬农精细化工、建发盛海铜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实施大连船舶、大连石化和沈飞局部搬迁改造升级,开工建设华电丹东风电装备等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辽宁。   促进消费潜能充分释放。持续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促消费系列活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新增长点。发展电商直播,打造创新型、体验型、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加快沈阳、大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步伐,推动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县域商业创新发展,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做强做优冰雪经济,建设沈阳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和抚顺龙岗山雪上运动中心,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加快发展,打造全国大众冰雪旅游体验IP,全力建设优质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   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向短板要增量,向差距要潜能,向劣势求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机制,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一批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县和生态旅游县,打造一批特色乡镇。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域产业集聚升级,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切实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计划。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坚持向海图强、向海而兴,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涉海国家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信息、航运服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海洋牧场和滨海旅游,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东北支点,打造振兴发展蓝色引擎!   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沈阳、大连双核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持沈阳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三区一引擎”建设。都市圈跨域通办事项超过200项。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完善一体化人才政策,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高质量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支持大连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推进“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提质升级。健全沿海六市协同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协同开放创新。加快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北黄海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丹东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推进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支持辽西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支持锦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阜新、朝阳发展陆上风光新能源,支持葫芦岛建设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中心。建设辽西文化走廊,打造面向京津冀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以林药、林菌、林菜为主的林下经济,加强天然林保护,做优做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   (二)强化创新引领,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攻坚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重点实验室发展,加快建设辽宁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辽宁基地,支持先进光源、超大深部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建设。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沈抚科创园建设,打造沈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走廊。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和工业软件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健全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高校院所+科技园区”方式共建创新园区,共建共享辽宁盘锦精细化工等中试基地和应用验证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改革试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7%。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支持沈阳、大连深入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沈阳北方算谷、大连数谷,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人才高地。坚持“引育用留”并举,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遴选支持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产业链人才。深化“手拉手”以才引才、“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支持海内外青年人才来辽创新创业,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深化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实施科教人才专项行动。组织科学家与企业家有效对接,发挥院士等领军专家人才作用。创新人才管理、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落实奖励补贴、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政策,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更优环境,集聚天下英才、共襄振兴伟业!   (三)加快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全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20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支持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深化质量实绩考核。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行动,推进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高标准建设一批专业化园区、配套园区、特色园区。高质量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要向高新突破,促进数控机床、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产品迭代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占比提高到27.5%;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要向下游延伸,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化工精细化率提高到48%;冶金新材料产业要向精深拓展,发展新一代汽车用钢、特种船舶用钢,提高菱镁精深加工水平,先进冶金新材料占比提高到28.5%;消费品工业要向优质特色发力,做强食品、纺织服装、包装、智能家居、特色轻工、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等产业,让“老底子”成为新支撑、“老名片”绽放新魅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探索建设沈大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用好资本市场,发挥好辽宁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用好债券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沈阳、大连、营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锦州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会展经济,支持沈阳、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培育一批“辽宁优品”群体,提升“辽宁服务”品牌。推动批零住餐、现代商贸、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及时制定实施一批助企纾困的增量政策,推动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经验,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改革,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拖欠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加快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坚持“三企联动”“三资齐抓”,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壮大一批“四上”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四)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3万亩以上。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争创国家高标准农田高水平建设示范省。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支持辽阳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迭代升级设施农业。深入实施“三品一标”行动,推进“辽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建设41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加快粮油、畜禽、水产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和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食品工业大省,让更多辽宁食品享誉中外。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美丽宜居村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43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加快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让农村环境新变化更加可感可及!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脱贫攻坚质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激发动力活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攻坚突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坚持以群众和经营主体评价为第一标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三年行动,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打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常态化开展政府失信行为整治,推进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建设。加快公共数据共享应用,提升“一网通办”效能。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专项行动,真正让群众满意、让经营主体称赞、让外界认可,奋力实现营商环境根本性好转!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有企业布局调整,加快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化央地合作,积极对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创造条件吸引央企在辽宁设立区域总部,支持有条件的驻辽央企分公司改制为独立法人子公司。全面推行企业新型经营责任制,更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向北向东开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入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大连片区整合提升,推进沈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大连金普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支持丹东创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效益,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丹东、盘锦等高新区进位升级。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升辽洽会影响力。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运产贸一体化,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落地经济”转变。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沈阳、大连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布局海外仓,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和转口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大连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丹东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互市贸易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深度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共建共享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共建物流、能源通道和科技创新、制造业走廊,探索哈长沈大东北城市群建设,开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六)统筹发展安全,在建设平安辽宁上攻坚突破。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城商行深化改革,完成全省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引导中小银行深耕本地、专注主业、回归本源。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统筹化债资金资产资源和政策举措,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严肃财经纪律,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统筹推进保交楼、治“烂尾”、去库存,妥善处置高风险房企和项目,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各类风险叠加碰头,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三年攻坚行动,严守“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加快建设多灾种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和救援效能,高效精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入开展信访积案攻坚“万件化访”行动。加快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健全公安警务运行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坚持绿色低碳,在建设美丽辽宁上攻坚突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统筹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河湖长制,深化辽河流域、近岸海域等综合治理,创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以县级以上城市为重点深化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质效。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高水平推动沈阳、大连、盘锦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让辽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持续打好生态修复保卫战。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创立。高标准建设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营造林140万亩。加快采煤沉陷区和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废弃矿山复绿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保护。   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辽阳建设再生铝加工利用基地。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八)增进民生福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突破。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积极扩就业促增收。制定实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全省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品类,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困境儿童、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保障。做好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费拖欠化解工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开展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培育银发经济,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改造老旧小区700个、老旧管网4600公里。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水廊和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打造更多高品质生活空间。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巩固“双减”成效,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发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5个、实践基地30个。加强职业教育,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供给质量。办好继续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大省。   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建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00个。支持重点专科医院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推动中国医科大学国家肿瘤和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尽早投入使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组建辽宁省国家传染病应急队伍。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产业品牌,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加快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文物古迹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和广电视听提质创优工程,推进文化惠民和智慧广电建设。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深入实施“三大球”振兴计划,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筹备。建设一批文体旅融合发展综合体,实施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质量提升行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吸引更多游客畅游辽宁、乐享辽宁!   推动国防动员新体制高效运行,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强化人防、边海防建设,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守边固边工程,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参事文史、档案保密、社科研究、气象地震、地质测绘、慈善和红十字会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好攻坚之年的攻坚之战,对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省各级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真正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四个抓落实”的实绩诠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   一要建设更强担当的有为政府。不畏困难和矛盾,克服惯性和惰性,坚决走出“舒适区”,进入“主战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善于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风云中谋项目、抓机遇、促发展,善于把历史机遇转化为振兴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尽心竭力服务经营主体,多为企业解难题,多为发展想办法,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坚持民之所望即政之所向,巩固用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把实事办到群众急需处,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二要建设更实作风的效能政府。自觉锻造干事创业的宽肩膀、真本领,有改革创新的真招实策,有狠抓落实的雷厉风行,有群众满意的政治社会效果。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光设路障不设路标,不能以“好不好办”做选择,为自己免责推诿;要以“应不应办”为价值取向,该办的马上办、创造条件办,办就办好!   三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立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要建设更高质量的数字政府。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一体化推进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政务,加快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高质量发展。   五要建设更严要求的廉洁政府。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排忧减负。扎牢织密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察监督,对一切腐败行为做到零容忍,用政府的廉洁指数、勤政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来源:辽宁日报
  • 习近平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 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指出,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双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以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要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继续作出中法贡献;要坚持互利共赢,在深化传统合作的同时,积极挖掘绿色产业、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坚持把蛋糕做大,以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面向下一个60年,中法携手合作,必将再创辉煌。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发表视频致辞。马克龙表示,60年前,戴高乐将军超越阵营对抗逻辑,作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今天我们有责任在1964年确立的宏伟目标基础上,再接再厉,共同建设既满足两国人民需要,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伙伴关系。法方愿同中方携手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解决国际危机。2024年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双方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密切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往,为法中关系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月31日,两国还将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开幕活动,播放两国元首视频致辞。 来源:新华社
  • 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 习近平指出,中肯友谊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肯发展振兴的理想变为现实,将两国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习近平强调,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和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你们在内的更多有为青年来实现。希望你们学好专业知识,赓续传统友谊,投身两国合作,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为提升两国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