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突破430点,达到历史新高,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报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编写。 《报告》评价对象范围涵盖至2022年底的全部177家国家高新区,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该指标体系由“产业创新绩效、科技创新生态、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国际拓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五大方面、25个二级指标构成。 从5个分项指数来看,科技创新生态指数最高。从分项指数增速来看,相比2021年,增速最大的是产业创新绩效指数(增长8.6%)。 2022年,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生态指数为1064.8点,是2010年的10倍多。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持续优化的科技创新生态,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科研人才和科研经费投入,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规模和质量也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同比增长12.3%,占我国全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33.1%;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产业化,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 《报告》指出,产业创新绩效指数从2010年的100点上升到2022的232.2点。2022年,国家高新区拥有专精特新企业5548家,瞪羚企业2283家,上市企业2534家,独角兽企业178家。 “产业创新绩效指数呈加快增长态势的背后,是国家高新区重视企业培育,高成长企业培育成效日益显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会武说,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独角兽企业孵育的主阵地,占全球比重为13.1%。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独角兽企业最多,有167家,占高新区整体比重为93.8%。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国家高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523.9亿元,同比增长41.2%,创下历史最高增速。 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任院长 下一篇: 新AI模型或更准确预测气象灾害